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砍向士大夫的刀(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就是將田稅永久減免一部分,攤派到商稅之中。
大陳的田稅不算很高,但也不低。
不過商稅很低,至今很多地方的商稅,只收到三十稅一。
幾乎與免稅無異。
歸根結底…
還是因為,地方上的商戶,多半是與士大夫階層有聯絡的。
甚至,乾脆就是朝廷裡士大夫的家人們在經商。
比如說地方上那些士大夫的家人,透過朝廷裡官員的關係,搞到了很大一塊田地,幾萬畝甚至十幾萬畝。
這種規模的田地,很容易讓他們把糧行給開起來,即便是地方性的糧行,也是不算太小的生意了。
再有就是,江南一些種桑養蠶的地方,產出了生絲,最早可能是賣給那些絲綢行,布行,但是規模大了,很容易就會衍生出自己的布行。
各種例子,不勝列舉。
簡單來說,商人在這個時代,雖然從官方層面來說,可能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攫取了大量了社會生產資料,並且成為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代言人。
這就是商稅為什麼如此之低的原因。
因為裁判的家人下場了。
而沈毅的想法是,可以減免三成甚至五成田稅,把這部分稅收從商稅裡找補回來。
從前這麼做,沒有理由,而現在理由十分充分。
為了平息民怨,為了北伐,為了政局穩固。
這是第一個建議,目的是為了處理眼下的事情。
第二個建議,就是一條鞭法的類似物了。
簡單點說,就是重新清丈土地,將地方上明目繁雜的賦役,整合歸一,將賦稅,統一按照田畝折算,地方上的力役,也統統折算成現銀上交。
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地方衙門亂收錢,另一方面可以將賦稅工作簡單化。
更重要的是,沈毅在裡面,提到了士紳一體納糧,雖然只是順帶提了一嘴,但已經足夠驚天動地了。
趙相公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而且,這兩個法子一旦拿到朝堂上去議,沈子恆立時成為眾矢之的。”
原因無他,損害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
皇帝陛下輕輕點頭:“所以這兩個法子,他都沒有發公文,而是用私信送到朕這裡來。”
洪德皇帝閉上眼睛,重重的呼吸了一口氣:“這是要朕去做,才能做成的事情。”
過了許久,皇帝陛下才睜開眼睛,緩緩說道:“我大陳的商稅,的確很低。”
“別的不說,只這幾年沿海五個市舶司的收入,就已經相當可觀了,而且市舶司只是海岸商貿,大陳內部的商事,更是千行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