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靖康(第1/4頁)
章節報錯
三月後,靖康元年。
閏月十,宋都東京。
此乃中原腹地,位於黃河之南,自夏禹起前後有六國在此定都,有“六朝古都”之美譽,成虎踞龍盤之勢,乃當今帝王之所。
然而如今,此都城門四閉,在綿綿陰雨之中顯得一派昏沉抑鬱。
只因城外,南北兩面,有軍營延綿近百里,赫是女真鐵騎威逼大宋國都。
這是金國第二次兵臨城下,圍困大宋國都汴梁東京。
早在去年,即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金國便起東西兩路大軍南下攻宋。
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領東路軍克燕京,渡黃河,勢如破竹,直入中原,首度圍困汴梁城。
宋主趙佶見勢危急,乃禪位於太子趙恆,趙恆繼位後又任用李綱為將守衛國都,勉力將金軍拒於城外。
國都雖然得守,但宋二主仍是不禁金人威逼,向完顏宗望屢屢求和。
完顏宗望趁勢要挾,令宋納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為歲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於金。
二主議和,金兵始退,宋都得以解圍,但不想僅過數月金國便撕毀盟約,再度發兵攻宋,最終於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會師汴京。
時至今日,東京被圍,已有一月之久,期間金人數次進攻,宋軍雖有城池之利,但依舊死傷慘重。
如此這般,宋軍封閉四門,欲憑地利堅守,等待各路勤王大軍前來保駕。
而金軍兩面圍城,也不再緊密強攻,只是每日叫陣,以此威逼宋軍,恐嚇二主,同時打造攻城器械,準備最終攻勢。
如此,東京之內,禁宮之中。
“各地的勤王大軍還未到嗎?”
新主趙恆召開朝會,看著殿下眾臣,面上盡是憂慮。
宣和七年金人首度南下,圍困汴京,他那位道君父皇眼見形勢危急,便退位於他,以免自己成亡國之君,遺臭萬年。
而他趕鴨子上架,雖勉力拒金軍於城外,但卻未能力挽狂瀾扶起江山,最後還是割地納貢,付出巨大代價,才令金人退去。
朝廷因此元氣大傷,本以為能修生養息,但卻不想僅過數月金人便撕毀盟約,再度南下,重圍東京。
二度重圍,一月鏖戰,宋軍死傷慘重,他這新任宋主也徹底沒了抗敵的勇氣,只能一邊祈求各地勤王,一邊再度向金人求和。
面對趙恆焦急的詢問,大殿之下的滿朝公卿,卻是一派沉默,無人言語。
“你們說話啊!”
這讓趙恆有些氣急敗壞,甚至顧不上帝皇儀態:“眾卿乃我大宋棟樑之臣,如今國家危難,為何都一言不發?”
“這……”
殿下公卿面面相覷,目光之中盡是無奈。
勤王大軍?
哪兒還有什麼勤王大軍?
自從舊主趙佶繼位,任用奸臣糜爛朝局,大興土木修玄煉道,大宋國勢便一日不如一日,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造就了四大反王巨寇。
如今又有金人鐵蹄破關,東西兩路大軍攻入中原,朝廷大軍死傷慘重,死傷殆盡,各地兵力亦被地方反王,各路流寇牽制,根本就抽不出人來勤王保駕。
所以……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眼見眾人默不作聲,趙恆神情更是惶恐,在大殿之上來回踱步。
“陛下!”
就在此時,一人出列:“事到如今,唯有議和,才能保我大宋國祚。”
“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