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陸。

霍格山脈防線。

光明神國軍隊來到這裡後,便召集信徒在一處山谷中修建起光明女神像。

自建成以來,每一天都有大量光明教會信徒從後方各個地方,不顧隨時出沒的黑暗神國軍隊地來到這裡向這尊上百米高,甚至比旁邊的山體還要高聳的潔白雕像前禱告。

在信徒眼裡,這裡是光明神國軍隊奉光明女神旨意第一次降臨拯救蒼生的地方,與光明教會聖城阿維諾一樣都是神聖之地。

而其他神國軍隊降臨之地,也多多少少被信徒們認為是特殊的地方。

玩家很難想象到在一個有神世界,一位神靈能夠讓信徒擁有多少狂熱與信仰。

隨著神國軍隊的降臨,紀晨能夠感受到海洋神教的信徒們正處於某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此前他們其中不少人是海洋神系其他海洋神靈的信徒,因為長時間得不到神靈回應與顯靈,又或者教會力量衰退等緣故,信仰衰退或者失望轉而投信了海洋神教。

因而此時看到諸多神國軍隊降臨,不由感到幾分惶恐,生怕原信仰的神國軍隊會找他們麻煩。

異教徒可比異端更可恨!

於是他們心中滿是擔憂與不安,對海洋神教的信仰便開始搖晃不定起來,提供的信仰之力便少了。

紀晨知道現在需要做些什麼了。當即派出軍隊前往地中洋沿岸海濱城市,在各個海洋神教教堂宣揚武力。

尤其是兩支賣相極好的神力軍隊一到場,看上去不比其他神國軍隊差,信徒們明顯就振奮了起來,不安與擔憂也少了許多,轉而是充沛的信仰之力。

神靈之間互相爭奪信徒,其激烈程度可不比神國軍隊交戰低,在相對平和的時代之中,更是神靈擴張力量的主要渠道。

與此同時,那些被派往各地傳教的海洋神教祭司,也被分批召回海洋之冠,聆聽紀晨的計劃與吩咐。

當他們帶著下一批資源,回到各自負責的教區後,不約而同地開始大規模輸出庫存資源進行新一輪的傳教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繼續甚至加強“撒幣”行為。

如今主世界四處戰火紛飛,惡魔、邪惡陣營與守序陣營仍然處於戰爭之中,各個神系的神國軍隊也在互相征伐。

可謂是整個世界都打成了一鍋粥!

如此亂世之下,誰能夠給信徒庇護和安全感,誰能夠給予足夠的生存資源,就能夠贏得信徒的忠誠與信賴。

其中,海洋神教將著力點放在貧困民眾、底層信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傳教,效果斐然。

新入教的信徒之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底層民眾,而他們又是對海洋神教最為忠誠的一批信徒。毫無疑問。

像海洋神教這麼親切近人的,對待底層民眾和信徒又是送食物,又是送衣物,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扶濟機構。

如此“接地氣”的行為,在諸多神靈教會里也是蠍子拉粑粑——獨一份!

其他神靈教會更多時候都關注於原住民貴族、城市官員、軍隊軍官、城市中產階級、地主,再不濟也都是富裕的農民。

對於他們來說,只有這些處於社會中高層的信徒,才能為教會的運作提供幫助。

若是沒有這些富裕信徒的捐贈,否則僅僅設立在每座城市裡的教堂、福利院、培養教會戰士等大量教會設施,所需要的龐大經費都足以壓垮教會本身。

只有這些有資產有底蘊的優質信徒,才能提供資金支援,從而維持教會運作與擴張,不過他們也並非說毫不在意底層信徒,只是大多數時候的著重點不在他們罷了。

海洋神教就是從衣食住行等看上去微小但又十分重要的方面入手,迅速抓住底層原住民的需求,搶佔這一部分其他神靈教會忽視或者不在意的領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初期信徒數量積累。

在某種方面,底層信徒提供的信仰之力可不比那些富裕原住民少,甚至在忠誠度上還要更勝一籌。

信仰精神需求+物質需求+生存需求。

這一套三板斧打下去,絕大部分搖擺不定的居民迅速淪陷,甚至於不少小教會的貧窮信徒都紛紛轉教,投入海洋神教的懷抱。

再怎麼信仰,他們能吃得上飯才行。

其他教會看到如此撬牆角行為,此時也只能罵道這個偷雞摸狗的小教會,但被神國軍隊降臨的一系列性事情纏身,騰不出什麼精力。

而這些貧困信徒又不能捐贈什麼資源,在這個時候大動干戈也不值當,所以也暫時將這件事放下來,待到之後再算賬也不遲。

現在,神國軍隊紛紛降臨,各個神靈教會可是有底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