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六十四章 永生的張郃(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到這裡,荀彧方才慢慢止住了哭聲站起身來,在與劉協寒暄了幾句之後便離開了。這時,如果有人關注了整個事情的經過的話,便會發現,荀彧的那道身影,比剛剛又衰老憔悴了幾分。
劉協在荀彧離開之後,又變了一副模樣,將身邊的一應物事,紛紛砸了個粉碎。砸完之後還覺得不解氣,只見他眉毛一瞥,彷彿想到了什麼。
不一會兒,曹皇后的後宮裡,傳來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叫聲。只是這宮裡的其餘閒雜人等,早已被劉協趕了出去。
在發洩完之後,劉協整了整衣衫,精神暢快的從那庭院裡走了出來,只剩下那遍體鱗傷的可憐人,癱軟在床上獨自默默哭泣。
第三日清晨,朝會之上,張郃的諡號和追封一事終於敲定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鎮軍大將軍張郃,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兢兢業業鎮守關中數十年,不曾有失。今以近古稀之年,領兵北征。然天不假年,將軍於建安三十五年,九月初八夜,薨於幷州朔方.木門牌。
朕甚憫之,特追封其為太尉,諡號‘壯侯’,葬之以王侯之禮。
&nò侯之爵位,張郃之封邑賞其餘諸子,特封張郃四子為列侯,其幼子為關內侯。
欽此!”
而曹操和鍾繇,在此次張郃追封一事上,並沒有絲毫阻攔,反而還盡力的為他和他的後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或許他們也是想為那昔日部下,做最後一件事,以表達對他最後的緬懷吧。
終於,張郃的追封一事告一段落了,只是在人人感謝皇帝隆恩的時候,很少有人知曉荀彧為了張郃的這些追封付出了什麼。但天下終究沒有不透風的牆,後花園裡所發生的的事情,還是隱蔽的傳出來了,最終漸漸被世人所知曉。
有些人活著,可是已經死了。
有些人死了,可是卻永遠活著。
張郃一生崎嶇坎坷,終究還是入了青史,留了美名,為後世萬人所傳揚。
從某種意義上,他從此得到了永生。
————————
建安三十五年,農曆九月十九,北地,朔方郡。
在結束了張郃的守靈七日之後,這一天的清晨曹彰率領著六萬鐵騎,繼續向北邊的大漠進發了,旨在徹底消滅北方的胡患匈奴。
這一次,曹彰並沒有帶上所有的將領和兵馬。一來,匈奴大部分兵士已被消滅,大單于.師弘邪的部落據探報和投降的俘虜交代,最多五萬兵馬。二來,幷州六郡剛剛收復,有許多安撫的事情需要大軍的配合。
因此,此次北上,曹彰只帶了六萬大軍,以及陳泰、辛毗幾人。甚至將包含虎豹騎在內的四萬大軍以及曹休、劉燁都留了下來,處理後續的安撫等一干事宜。
當然右路軍夏侯玄所率領的一萬大軍,此時已經在趕來與曹彰他們匯合的路上了。
只是這次北征大漠,雖說士氣昂然,但是大部分將領心裡都沒有底。
那匈奴大單于在得知左、右賢王的部落,以及十幾萬大軍都被消滅了之後,早已經嚇得帶著剩餘的左、右谷蠡王和數萬大軍以及族人們離開了平時居住的地方,鑽進了大漠深處,不知所蹤了。
另外,現在已經是九月末了,馬上就要進入深秋了,如果戰事不利,又拖得時間太久的話,再加上大漠裡的寒冬,這些對於北征的將士們而言,都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就這樣,這支部隊,還是毅然而然的踏上了北伐大漠的征途。
雖然有前方困難重重,但他們都深信一句話。
就是世人皆知的那句,“有膽敢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