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六十五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這一次深入大漠,曹彰保守起見,一支兵馬也沒分。只是派出了無數的經驗老道的斥候們,並夥同著歸順的胡人一同外出刺探訊息而已。
就這樣,六萬人的大軍,此時只能憑藉著往日的作戰經驗,和一絲絲作用不大的訊息在大漠裡慢慢的前進著。
眾將士的鬥氣盎然也開始一點一點的消磨沒了。
好在曹彰一直與右路軍保持著信使聯絡,因此在大方向上還算有一點兒方位。
在行軍方位缺失的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題擺在曹彰的面前,那就是飲水。
要知道,在沙漠裡行軍,最重要的不是糧食,而是飲水。人可以幾天不吃東西,但絕不能幾天不喝水。
即使現在已經是深秋了,但是那份乾燥卻絲毫沒有銳減。而進入大漠時,所帶的那些水早就喝完了。
此時,曹彰每天也在憂慮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就連他自己也不敢大口大口的喝水了,只有在渴的不行的時候才會小小的抿上一口,溼潤一下乾裂的嘴唇而已!
如果再找不到水源的話,恐怕過不了幾天。還不等找到匈奴呢,自己這群人就要全部渴死在這大漠裡了。
要是這是那樣的話,玩笑就開大了,恐怕自己會成為第一個渴死在大漠裡的將軍。然後史書上再記上這麼一筆,“建安三十五年,某月某日,徵北大將軍曹彰,率兵征討匈奴,因缺水,全軍覆沒在大漠裡”。真是那樣,那可就好玩了。
當然此次一塊兒北上的不僅僅只有曹彰,就連已經歸順的姑息王.善斌也跟著一起來了。
到這個時候,曹彰也只能問策於他。希望這個從小在大漠里長大的人,能夠幫忙找到水源。而善斌,雖然一直不願意給曹彰出謀劃策,但畢竟這次事關生死,而且準確點來說,也不算是謀略。
所以,這幾日裡,善斌帶著小詹臺,一直在東奔西走的忙碌著,為了漢軍,也是為了自己尋找水源。
結果證明,經驗有時是十分重要且有用的。在二人折騰了數日之後,終於在眾人水源完全枯竭之前,憑藉著自己的經驗,於沙漠深處找到了一處隱蔽的還未乾涸水潭,解決了缺水的燃眉之急。
眾兵士在得知,有水了之後,無不歡喜雀躍。以前,對大將軍招降善斌的這一舉動多多少少還有一些不理解,現在回頭看來,大將軍果然是大將軍。
同時,從以前見了善斌他們二人,幾乎招呼都不願意打一個,態度也來了一百八十度末轉變,也開始真真切切的,打心底裡接受他們這兩個異族人。
但是,在找到水源之後,包含陳泰在內的一眾將領,心思卻又有了一些變化。
這種心態不能稱之為“怯戰”,把在這裡把它稱之為暫時性撤退比較恰當。
於是,這一天,在眾將們依例議事的時候,陳泰終於代替眾位將士提出來了。
“大將軍,末將有話要說,還請大將軍應允。”
曹彰看著帳下一本正經的陳泰,眉毛不經意的一皺,但很快又恢復了平常,然後平靜的說道,“陳將軍,但講無妨。”
往日裡,曹彰自然不會這麼稱呼陳泰,也只有在正式場合才會如此。
陳泰於是接著說道,“啟稟大將軍,我等自深入大漠以來,已經將近一個月了,但至今還沒有尋到匈奴王庭的任何蹤跡,甚至連一個活的生人都沒見到。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冬季馬上就要來臨,屆時大漠裡將更加難以生存。而且這一次,好不容易才僥倖找到了這麼一個水源。如果再繼續深入的話,恐怕前景堪憂啊。
將士們並不是怕死,這是這樣死的不明不白的,多少有一些窩囊。因此,末將建議,我等先行撤退,待明年春暖之時,再行北來,還請大將軍三思。”
曹彰自然料到了,此次北征大漠,不同以往。也料到了,時間一久,將士們多多少少都會有懈怠之心,只是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才堪堪一個來月,軍心就如此渙散了,甚至陳泰都有了退兵的心思。
但曹彰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快,反而微微一笑,開口說道,“陳將軍此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是,本將一直深信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匈奴人都能在這樣的寒冬大漠裡生存,難道我大漢將士們就不行?
寇可往,吾亦可往!!!”
說道後面,曹彰的聲音越來越大,也越發的使人振聾發聵。
眾將聞言,臉上頓時都顯露出了了一絲絲的羞愧。
看著眾人臉上的表情,曹彰知曉事情已經有了些許的契機,嘴角不禁微微一撇,接著朗聲說道,“不瞞諸位,其實我們還有援兵。不過為了保密起見,一直沒有告知於諸位罷了。不過事到如今,是時候讓諸位所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