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黃初五年,公元239年,秋,八月。

中秋節剛過,新任冀州刺史.崔昶[g]輕車簡從,便向冀州北部中山郡大山裡的趙家屯走去。他此行的目的,是要邀請在野的驍騎遊擊將軍.詹臺出山,擔任信都書院的兵家教瑜。

崔昶自然還是知曉厲害的,所以他只是邀請詹臺擔任書院教瑜,而不是任職冀州的某個官職。畢竟一個連皇帝任命都推辭掉的人,如果自己成功徵召了他,這讓皇帝和朝廷的臉面往哪裡放。

另外,能夠作為國立校館或者私立書院的教瑜,大部分都是各學派的大家,而這些大家大部分也都是,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學究了。而詹臺今年,不過才區區二十五歲,卻受到如此大的禮遇,自然更多的是因為他自己的能力和昔日在戰場上的戰績。

一個十六歲參軍入伍,就能加入斥候營的人,個人的武力和觀察力自然不會差。在其後的幾年,匈奴雖說氣運差了一些,可這個年輕的氣運卻不是一般的好,當然這也是詹臺自己好人有好報。

先是在建安年間在善無城外,他自己稀裡糊塗的被俘虜之後,卻並沒有向他人那樣直接加入漢人的軍隊,或者返回老家過安生的日子,而是選擇留在了故主的身邊。

然後,他就跟著姑夕王.善賓,又稀裡糊塗的立下了大功。雖然在沙漠中尋找水源,對於他們這些自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或許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這裡沒有絲毫瞭解,甚至水源臨近斷絕的十餘萬大軍而言,卻是救了他們的命。

後來,因為故主強行讓他離開,他便又跟著南下的族人們一起去了冀州。

按理說,像他這種完全可以謀個一官半職的留在軍中,而且當時的大將軍.曹彰對他已經發出了邀請,可是他卻拒絕了。可即便如此,只要他願意,天下一十四州,洛陽、長安或者其它任何一個大城,他都可以去的,但是他又沒有選擇,而是隨緣的落在了冀州北部,特別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這個小山村裡,他卻碰上了那個想讓他照顧一生的女孩兒。並在不久後的將來,又陰差陽錯的救下了身受重傷的,幽州刺史.毌[guàn]丘儉。

再後來,他得知了自己的故主姑夕王.善賓被殺害了之後,又陰差陽錯的跟著毌丘儉北上上了戰場。而一個人的好運要是來的話,那是擋都擋不住的。不久後,他又在戰場上生擒活捉了,此次叛亂的魁首遼東太守.公孫淵。

他也因此,再次進入了皇帝.曹丕,和已經是任城王.曹彰的視線裡。再次的遇見他,曹丕和曹彰自然是不想著再錯過他,於是便特意把他摘了出來,破格將其冊封為了正四品的驍騎遊擊將軍。這一路走來,或許其中有不少是運氣使然,可一個人要是沒有能力的話,再好的運氣又有什麼用呢?

而皇帝曹丕和任城王曹彰如此作為,其實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意提拔他,並讓他在即將開設的北庭都護府中任職。只可惜,詹臺再一次的不按常理出牌了。換成其他人,碰到皇帝如此禮遇的話,早就迫不及待的接受了。

對於一個普通百姓而言,如果按部就班的參軍入伍,能夠囫圇的退伍已然是幸運,如果運氣再好一些,能以一個什長或者百夫長的身份退伍,那必然是萬里挑一好的運氣了。對於他們而言,別說是正四品的驍騎遊擊將軍了,即便是一個有品級的都尉,那也是祖墳冒青煙的幸事了。

只不過,或許這天底下也只有詹臺,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也或許正是因為詹臺如此的不在乎名利,曹丕和曹彰才會更加不吝惜的給他這些吧。

因此,在詹臺謝絕了朝廷的任命之後,皇帝曹丕並沒有生氣,似乎詹臺的這個舉動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也只笑了一笑便同意了。而且,在知曉了詹臺接下來想要做的事情之後,曹丕更是遵從了他的意願,更是成人之美的下了一道聖旨,破格將他未過門,或者說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未婚妻,給封為了一品誥命夫人。有了這道聖旨的神助攻,詹臺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娶到了王鶯兒。

剛開始,王鶯兒的父親老王頭還不信,雖說他已經看見了聖旨,而且已經答應了這兩個年輕人的婚事,可他總覺得這是詹臺在糊弄他,心中也一直多多少少有點兒遺憾,畢竟誥命夫人自己唸叨了一輩子了,可最終還是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窮小子。

而他之所以同意兩個人的婚事,真正的原因,其實也不是因為詹臺帶回來的那道聖旨,而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兒非詹臺不嫁的決心,和詹臺這個年輕人的血性和真誠。這個年輕人雖然是個匈奴人,但是自從他決定上戰場那一刻開始,王老六也就開始真正的接受他了。

後來,在兩個人的婚禮之上,一個刺史和一個右將軍,為詹臺當馬伕和轎伕,使得王老六越發的心驚,他和趙家屯其他有著同樣想法的人,心中也開始犯嘀咕了,難道那道聖旨是真的?

而詹臺在趙家屯的訊息,自然也就很難保得住了。再後來,當地的大官貴族和官吏們,開始陸陸續續的到趙家屯拜訪詹臺,甚至有的都行三叩九拜的大禮。看著往日裡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此時都在向自己的這個女婿跪拜,王老六心中開始真正的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