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橫海將軍司馬懿,所率領的八萬大軍,已經迂迴到了幽州北部草原之上。因此,特意來與曹彰建立聯絡,以求共同突擊公孫淵。

本來朝廷的謀劃是,司馬懿和蔣濟共同率領一十五萬大軍,平定遼東之後,就在當地駐紮,截斷公孫淵東退的道路。

可如今不知為何,司馬懿卻帶領了一支大軍,出現在了北方的草原上。雖然曹彰暫時想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是這必然是又一大助力。

原本,曹彰手裡的部隊,即便加上關中的援軍,以及幽州的兵馬也不過才堪堪小二十萬。而羯族人,石令和張賓的五萬騎兵,曹彰去並沒有對他們寄予太大的厚望。

可如今,司馬懿又率領了八萬大軍前來助力,平定公孫淵也就更有把握了。

黃初二年四月十六,帝國北部各州的大軍,在任城王.車騎將軍.曹彰的統一指揮下,向幽州公孫淵的叛軍發起了進攻。

與此同時。駐守在幷州定襄郡,和幽州代郡的羯族人宣佈了起義,正式脫離叛軍部隊,並宣告奉旨討伐叛賊。兩軍還未交戰,而一方就有人宣佈了叛離,這對叛軍他們的軍心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打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未輸人,已輸陣。

公孫淵聞知,頓時暴跳如雷,他怎麼也沒料到在關鍵的時候,這群羯族人竟然選擇了反戈一擊。

可是,即便再怎麼生氣,該防守還是要防守,畢竟幷州和幽州的兩路大軍已經快要兵臨城下了。

可就在兩軍酣戰之際,鎮守薊城的公孫淵,卻又收到了來自幽州北部的噩耗。

說是有一隻人數大約數萬的軍隊,從北部草原向他們的背後殺來,上谷郡和漁陽郡已經有多處城池已經陷落了。而那軍中數一旗幟,上寫司馬,領兵的將領正是那司馬懿。

在三路大軍的團團圍攻之下,經過了兩個個來月的鏖戰。

公孫淵在扔下了十幾萬具屍體之後,終於認清了先是,開始率領殘兵開始向遼東老巢退去。

可就當他退到右北平的時候,在隊伍的正前方,又出現了一支大軍。

這支部隊大約六七萬人,身著魏軍鎧甲,顯然不是來接應他們的部隊,更何況他們遼東如今已經沒有那麼多的部隊了。

只見那大軍打一面旗幟,上寫一個大字“蔣”。為首的一員大將,正是留下鎮守遼東的長水校尉蔣濟,蔣子通。

正當公孫淵不知所措之時,卻見那員大將在馬上高呼道,“公孫匹夫,大魏長水校尉.蔣濟在此,快快下馬受死。”

說罷,就引領著這支大軍向他們撲將了過來。

如今,前有攔阻,後有追兵,公孫淵已然是無路可退。

而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南面是大海,北面是高山,東西兩面又各有追兵和阻攔。如今也只能且戰且退的,向海邊靠攏。

漸漸地,他們終於被包圍了,被圍在了海邊的懸崖之上,而且包圍圈也越來越小。

經過一路的追殺和逃命,此時公孫淵身邊僅僅只有不足萬餘人了。而且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有很多人已經被擠得掉到了懸崖之下的大海之中,溺亡者無數。

終於,公孫淵認命了,但他卻沒有赴死的勇氣。於是他將手中兵刃高高舉起,雙膝跪倒在地大喊道,“我等願降,我等願降!”

而其餘的眾將士們,見到自己家的“燕王”都已經俯首投降了,自然也就再也沒有抵抗的必要了。隨即也一個個跪倒在地,依葫蘆畫瓢的舉起了手中兵刃。

這一天是大魏黃初二年,夏六月的某一天。

距離公孫淵起兵反叛,也才堪堪過去十一個月,誰也沒想到當初聲勢震天的六十萬大軍叛亂,朝廷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平定了。

五胡之中,鮮卑首領.軻比能被文鴦斬殺,羯族首領.石令主動投降,羌族首領.符柔萬年咬舌自盡,氐族首領.姚士祥被俘,高句麗首領.高談德於內訌中被殺。

而那位為首的“燕王”大人公孫淵,則被朝廷大軍生擒活捉在了,右北平海邊的懸崖之上。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