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蔣濟在沉思了許久之後,終於再次開口說話了,“不過,我們今日航行的寶船,乃是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的巧奪天工之物,其承載量巨大,受風力的影響很小。最重要的是,我們船上所承納的給養也多,根本不需要在青州東萊港停船休整,可以一氣直達遼東。
往日裡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所以一時間在下也摸不準,到底需要多少時日才能到達,不過想來也應該是五十日左右吧,還請仲達兄(司馬懿)見諒啊”
聽到這裡,司馬懿微微點頭,“誒,子通兄(蔣濟)這是哪裡話,這也不能怪你啊,這種開天闢地頭一遭的事情,誰又能說的準呢。懿,只是希望我等能夠早日北上抵達遼東,也好平定公孫淵的叛亂,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啊。對了,我們這次的所商定的登陸地點,是在遼東半島東岸吧?”
“沒錯,是在遼東半島的東岸。”
“好,既然如此,那子通兄你來看。”
說罷,司馬懿將蔣濟引到了一旁,牆壁上所掛的帝國遼東堪輿圖面前,用手指著地圖侃侃而談,“現如今,公孫淵盡起兵馬二十萬西征遼西,而整個遼東三郡,必然兵力空虛。我等此番北上,正好可以趁此良機,一舉拿下公孫淵的老巢,斷了他的後路。
我一十五萬大軍,可兵分三路,一路攻遼東郡,一路攻樂浪郡,還有一路攻玄菟[tú]郡,登岸之後,不出二十日遼東諸郡便可重新納入我大魏的麾下。”
“是啊,平叛順利的話,說不定到時候,你我還能趕上回來夏忙呢。哈哈......”
“子通兄(蔣濟),你還別說,去年我那幾畝責任田,長勢喜人啊。就連我們家過年包餃子用的麵粉,都是我那責任田裡的小麥做的,那餃子吃起來可是格外的香啊。哈哈...”
聽到這裡,蔣濟反而有點兒蒙了,“仲達兄,這餃子是為何物啊?”
而司馬懿見蔣濟發問,隨即恍然大悟,畢竟餃子這東西,也暫時只是在豫州和兗州一帶盛行。蔣濟沒聽過很正常,聽過反而不正常了。
想到這裡,司馬懿隨即微微一笑,向蔣濟解釋道,“哈哈,子通兄不知也在常理之中啊。早年間醫聖張仲景先生,遊歷民間行醫濟世之時。恰逢有一年冬至,天降大雪,當他回到家鄉白河岸邊之時,見到許多窮苦百姓因為天寒地凍,把耳朵都凍壞了。
可凍傷的人太多了,張老先生便在郊外搭以大棚,置大鐵鍋一口。將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中蒸煮,煮爛之後取出切碎,再用生面皮做成耳朵狀的餃子,施捨給那些凍傷的百姓們。一人餃子兩隻,清湯一碗,從冬至一直吃到過年。百姓們吃下餃子和驅寒湯之後,凍耳自然也就治好了。
這東西啊,美味無比,且狀如耳朵,故又名‘嬌耳’,可叫著叫著不知怎麼的也就叫成了餃子,後來啊也就被我北方的百姓們傳開了。
再後來,百姓們為了慶祝凍耳治癒,便也會在過年的時候,仿作‘嬌耳’,不過卻往裡面新增了其它的餡兒。什麼豬肉、大蔥、雞蛋、山韭、
(本章未完,請翻頁)
鮮蝦等等,皆可摻和拌制入陷。嘖嘖嘖,真正是美味無比啊。可惜啊,今年是吃不上咯......”
說到這裡,司馬懿的神情中,竟然有了那麼一絲的感傷。
蔣濟自然也聽出了司馬懿話中的悲涼之意,隨即寬慰的說道,“聽著這餃子好像真是美味啊,明年你我返還洛陽的時候,一定要上仲達兄家裡嘗上一嘗,兄可不要小氣啊。”
“哈哈,那是自然!到時候,一定讓子通兄好好嘗一嘗那人間的美味。”
......
在大魏黃初二年,公元235年,正月。
就在雍涼之地的冰雪將將消化之時,武威郡.姑臧城的城門,卻從裡面緩緩開啟了。
正當城外遊弋的叛軍驚訝之時,卻從城內走出了一名身穿粗布麻衣,頭髮花白的老者,除了手中拿著的一根節仗之外別無它物,緩緩的走了出來。而他的身後,同樣跟著一名衣著簡樸的年輕人,揹著一個書箱,堅定的跟在這名老人的身後。
走出城門後不遠處,老人和年輕人回過身來,對著城門口深深一躬,隨即毅然而然的向前走去。
這名身著布衣的老人,自然就是當日揚言要隻身赴敵營勸降的,涼州大儒.臨松先生郭瑀.郭元瑜。而他身後的,自然也就是他的一名弟子,名叫劉昞。
他即是郭瑀的親傳弟子,也是他的乘龍快婿。
劉昞此人,與郭瑀十分相像。早在十四歲之時,便離開家鄉,不遠千里的出門求學。後來尋到張掖臨松山,拜在了郭瑀的門下。更重要的是,劉昞本人聰慧異常,且勤奮好學。
當時郭瑀有一女兒,到了當嫁人的年紀,他有心召劉昞為婿。於是便將眾弟子中通曉經理的人。都召到了面前,並在自己的面前方了一條草蓆,“我有一女,年向成長,欲覓一快女婿。誰坐此席者,吾當婚焉。”
劉昞聞言,隨即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在那草蓆上坐了下來,“先生若是向招乘龍快婿,那舍昞其誰?”
郭瑀見狀哈哈大笑,隨即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劉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