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州被叛軍圍困的同時,幷州的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

任城王.車騎將軍.曹彰,不過剛剛從太原郡去往長安一個來月,草原的胡人就揮師南下了。

五年前,曹彰好不容易才奪回的幷州六郡,除了上郡和西河郡之外,長城以北的領土,竟然又重新落入了草原胡人的手裡。最重要的是百餘年來,都沒有敵人染指過的雁門關,竟然被攻破了,而且帝國還損失了一名夏侯宗室的高階將領。新興城再次的成為了抗戰的前線,徵北將軍.陳泰,早就已經在三個月前移營北上駐紮了。

只可惜自建安年間平定北部各郡以來,帝國所有的辛勞全部付諸東流了,日後還得重新開始。這幾年開荒、軍屯所屯守的糧食,也都成為了叛軍的給養。

可此時帝國北地的定海神針,還依舊在長安城中,並沒有北上鎮守太原。因為軻比能的五萬大軍,此時距離長安城也不過也就三四百里了。幷州丟了,還可以領兵重新奪回,但長安要是丟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而且對帝國北方的民心絕對會渙散。

八月末,中領軍.曹休所率領的六千虎豹騎就已經到達了長安,可曹彰並沒有將他們留在身邊。而是將他們派往了幷州,令他們與陳泰共守幷州諸郡。而叛軍之所以沒有再繼續南下,一方面是因為凜冬已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虎豹騎在關外不停的襲擾。

早在胡人南下後不久,曹彰就收到了洛陽的來信。信中說,朝廷此時正在調集各州兵馬,揚州也在盡力趕製寶船,需要兩三個月時間。希望他能好好堅守,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明年一開春,朝廷的援兵自然也就會到了。

但是信中並沒有告知他,皇帝.曹丕要御駕親征的訊息。不是說曹丕不願意告訴他,畢竟這是大事,而且有關國體,疏忽不得。

曹丕對自己的這位弟弟,還是比較瞭解的,也知道如果提前告知了他,以他的性子絕對不會同意,說不定還會率兵出城尋找戰機,儘早的平叛。但是,關中之地不過也就堪堪四萬大軍都不到,還分駐在了各地。前些日子更是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作為援兵西進雍州的安定和漢陽。曹彰要是率領剩下的兵馬出城尋戰,無異是以卵擊石。

不過現在,時機已經到了。

長安東去洛陽,不過六百餘里。要是快馬加鞭的話,兩日便可到達。即便是曹丕率領著大軍西進,半月也已經足矣。這時候,就算曹彰不同意,也沒什麼用了。

當曹彰收到洛陽傳來的聖旨的時候,曹丕已然率領著一眾臣子和十萬大軍,起身向長安出發了。

曹彰看完曹丕給他的親筆密信之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不禁自言自語道,“早料到朝廷會派援兵前來,本以為會是辛毗或者孫禮,甚至我都有想過會是子健(曹植)小弟來,可就是沒想到竟然會是二哥親自來了。看來,自己也該準備準備,北上太原之事了。”

曹彰知道,朝廷的十萬大軍一到,再加上關中和雍、涼二州,所剩

(本章未完,請翻頁)

餘的兵力,平叛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既然又二哥鎮守長安,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在這了,還不如趁早北上駐守太原,為平叛那遼東公孫淵做準備。

想到這裡,曹彰順口對著門外喊道,“長弓,長弓?”

話音方落,便見得一大約十七八歲的少年邁步走了進來,“王爺,有什麼吩咐?”

這名少年名叫高勇,字長弓,其身高八尺有餘,面如重棗,朗目星眉。雖然還未及冠成年,可那份英氣已然鋪面而來。只是此人的相貌卻,似乎與已故的鎮軍大將軍.張郃,有六七分的相像。

也曾有人對著他調侃道,“高勇,看你這相貌,似乎與老將軍張郃有幾分相像,不會與老將軍有什麼關係吧,難道說你是老將軍留著這裡的私生子?哈哈哈...”

剛開始聽到這樣的調侃,高勇還會應付著笑兩聲,回懟道,“我要真是老將軍的兒子,還跟你們這群王八蛋在這玩?再說了,老將軍英勇蓋世,別說給他當兒子了,當孫子我都願意啊。”

再後來聽得多了,高勇也就不再搭理了。

高勇打小就沒有見過他的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在長安郊外。他小時候也曾經問過自己母親,他的父親是誰,可母親只是告訴自己,他的父親當年上了戰場就沒再回來。

五年前,老將軍張郃戰死沙場,當時他的靈柩經過長安回往許都的時候,幾乎城裡所有的人都去送別了,可母親沒有去,只是對他吩咐道,“老將軍為國盡忠,戰死沙場,好男兒自當如此,你去送一送他老人家吧。”

她自己卻沒有去,反而一個人暗暗的待在家裡。待自己回到家的時候,依稀看到母親的眼角有哭過的痕跡。再後來,張氏五兄弟在許都宮城朱雀門外的訊息,傳到了長安。他清楚的記得,母親聽說這個訊息之後,臉色刷的一下變得蒼白。

不久後,母親就病倒了,也就再也沒有起來,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孤兒。那一年自己才十四歲,如今已經過去四年了。

後來的某一天,自己偶然在郊外做農事,卻恰巧碰到了一名年輕的將軍出城巡遊。

那名將軍,見了自己第一眼,就驚訝的讚歎道,“咦,郊外這等荒涼之地,竟然還有如此俊秀之人?怪哉,怪哉!”在詢問了自己的家室之後,便將自己攬入了他的麾下。

後來自己才知道,原來這位年輕的將軍,竟然是鎮北將軍.陳泰.陳玄伯。再後來,陳將軍北上太原,卻把自己留在了長安跟隨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