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城下一戰,俘獲匈奴左賢王部,控弦之士一萬兩千餘,斬殺兩萬八千餘。左賢王劉.豹被生擒活捉,左大將.巫魯魯僥倖逃脫,左大當戶.冒脫,右大當戶.赫連率眾歸降。

漢軍這邊,因為巫魯魯部下的殊死抵抗,損失竟然也達到了空前之大,竟然折損了小一萬人,就連曹休的虎豹騎也折了四五百人,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但是對於這場戰爭所得到,這點兒損失就可以說微不足道了。

至此,匈奴左賢王部不復存在。其部落內的四十餘萬人口,十數萬的戰馬,上千萬的牛羊,皆被漢軍所獲。

而闊別了帝國長達五十年之久的幷州六郡,又重新回到了帝國的懷抱。而且,那些被匈奴虜獲,淪為奴隸的漢人們,也重新回到了帝國的懷抱。

這一夜,漢軍大營裡熱鬧的氣氛,通宵達旦。眾人莫不沉浸在大戰之後的喜悅之中,可偏偏幾個主將們在跟將士們簡單喧鬧了一會兒之後,就一個個不勝酒力的離去了。

將士們還疑惑,這幾位將軍,平時可都是千杯不醉的,怎麼今日這麼容易就倒了,也或許是因為太高興了,所以容易醉吧。

這幾位主將,一個個竟然“奇蹟般”的又清醒了過來,而且都齊齊整整的出現在了曹彰的中軍大帳之中。不過此時,帳內的氣氛,卻異常壓抑,但卻誰也不肯張口打破這個平靜。

在今天中路軍的各位將軍們,看到左路軍中沒有張郃的身影的時候,就幾乎已經猜到了什麼,但是由於當時諸軍還在奮戰,故並沒有問起什麼。

也有幾個張郃的舊部下問起了此事,都被劉曄和陳泰以張郃偶感風寒,不日就追上來的由頭給擋回去了。

終於,還是與張郃同是袁氏部下的辛毗打破了沉默,沉聲說道,“子揚兄(劉曄,字子揚),還是你來說吧。張郃老將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辛毗早年間也曾效命於袁氏門下,並輔佐袁紹長子袁譚。後來官渡兵敗,冀州失利之後,他便主動前往曹營求和,以求救下袁譚性命。魏王念其忠勇,特意赦免了他和袁譚。只是後來,袁譚自己降而復叛,才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辛毗和張郃,曾經共同作為袁紹帳下的股肱之臣,雖然後來都投奔了魏王曹操,可是打交道卻並不多,但是這也不能抹掉他們同出一門的情誼。

劉曄聞言抬起了頭,微微張了張嘴,可還是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一旁的陳泰,看了看劉曄。隨之長呼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向著眾人略一抱拳,面色略帶悲切的說道,“諸位將軍,大人,還是由我來說吧。”

接下來,陳泰將穿過長城之後,張郃是如何要獨自領兵做前鋒,然後又如何不聽勸,非要追擊的巫魯魯的事情,前前後後仔仔細細的向在場的眾人敘述了一遍。

突然,辛毗拍案而起,大喝道,“你們二人為何不勸,為何不攔?”情緒激動的他,以至於滿頭花白的頭髮都在微微顫抖。

雖然辛毗是魏王曹氏一派,但不代表他非要致張郃於死地。

其餘眾人,雖然並沒有像辛毗這般情緒激動,但一個個的臉色也不是那麼和善。

劉曄見狀,終於開始說話了,當此之下,他又怎能讓陳泰一人忍受著眾人的怒火和責問,“辛大人,我們二人攔了,可是攔不住啊。當時的老將軍,已經瘋魔,再者他是三軍統帥,真要做些什麼事情,我們二人也無可奈何呀。”

曹彰眼見帳內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於是也面無表情的開口說道,“諸位稍待,先聽玄伯(陳泰,字玄伯)說完。玄伯,你接著說下去。”

陳泰看了一眼坐於正位的曹彰,繼續說道,“本來老將軍的傷勢並無大礙,而且已經有好轉的趨勢了。可就在兩日後,出征前的那個晚上......”

那一晚的彗星墜地,眾人是都看見了的。眾人本來還在疑慮,不知是怎麼一回事,這下終於都清楚了。

待陳泰說完,帳內頓時陷入了無盡的悲涼之中。

即便是曹彰,此時心裡也不是那麼的好受。自從那日,曹丕北上告知他要想辦法除掉張郃之時,他們二人商議了一番之後的最終決定,也只是想著讓陳泰依計讓張郃受傷,而後被迫離開北邊軍伍而已。

可是後來,當他看到彗星墜地時,就開始察覺到有些不對勁了。再後來今天白日裡,在左路軍中沒有看到張郃的旗幟,更確定了他心中的猜想。不過他也只是以為,這一切是因為他們的計策的緣故 ,可萬萬沒想到,卻是另一番故事。

就在此時,劉曄轉過頭來對曹彰說道,“老將軍讓我替他當面給您道個歉,並給您帶個話,他說‘那日對您和世子刀兵相向,並非老夫的本意,實在情非得已,被逼無奈之舉。可如今,我老頭子都快要死了,就別跟我一個死了的人計較了。’”

此時曹彰聽完劉曄轉述,心中有些後悔了,後悔自己的計策,後悔在雁門對張郃的所作所為。如果當初自己曹家尊重張郃的意願,讓他繼續在邊疆帶兵,他今日是不是就不會命喪疆場了?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次北征以來,雖然左、中、右三軍出兵十五萬,掃滅了匈奴左、右賢王的部落,並收復了多處失地。雖說自己的隊伍比起以往來,傷亡不大,可到頭來,即便是在馬鐙的幫助和偷襲之下,還是折損了兩萬人馬,而且還折損了一名鎮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