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人爭執不下之時,忽有一股狂風颳來,吹的人睜不開眼睛,可少時無緣無故的停止了,真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

忽然軍中有人大喝,眾人聞聲望去,原來剛才的狂風,竟然刮斷了張郃的將旗官手中所擎的“牙旗”。

眾人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劉曄更是激動異常,大聲道,“大將軍,今日的天氣晴空萬里,卻無故颳起一陣妖風,更是這段老將軍您的牙旗,此乃大凶之兆啊。

穩妥起見,我等此時最好返回長城安營紮寨,據險而守,並派出斥候刺探前方軍情,待過些時日再北上也無不可。”

可陳泰此時的心裡,卻有著跟劉曄不太相同的想法。

早在張郃劉曄還沒到達馮翊郡的時候,他就已經收到了世子曹丕和大將軍曹彰共同書寫的密信,告知了他兵分三路北征匈奴一事。並囑託他在跟著張郃、劉曄北上之時,尋找機會不動聲色的除掉張郃,即使不殺他,也要讓他再也帶不了兵,返回許都去。

在看到張郃的牙旗被吹斷之後,他心中當然也是一驚,不過轉念一想,或許今天正是一個實施這個計劃的好機會。

就在他思索對策之時,忽聞張郃暴跳如雷的大吼道,“上古年間,武王出征伐紂之前,也曾在太廟占卦問卜,卦象大凶。然姜太公破門而入,一腳踩碎龜甲,放聲大呼‘弔民伐罪,天下大道!當為則為,當不為則不為,何祈於一方朽物也?’如若當年,信奉了什麼狗屁卦象,哪裡還有日後八百年的周朝江山?

今日裡,正逢大勝之際,此時你我不乘勝追擊,反而因為一股莫名其妙的風而推諉不前乎?率軍出征,便是為了取勝,為何又要受限於此呢?此時巫魯魯尚未跑遠,追上去就能擊潰並斬其首級。因為天時,而放跑敵人,決不是良將所為。

爾等無須再多言,老夫才是三軍統帥,執行軍令便是。”

陳泰見狀,急忙順勢說道,“既如此,還請大將軍應允,末將同老將軍一同追擊。”

劉曄雖然還是心有不甘,但是眼見事宜至此,阻攔肯定是不行了,便無奈的說道,“大將軍若執意要追,讓玄伯(陳泰,字玄伯)將軍一同前往,也好有個照應,在下率軍在後壓陣便是。”

張郃也不好把事情做的太絕,畢竟日後征伐還用用力於二人。也不多言語,只是冷哼一聲,帶著那剩餘的四千餘騎兵繼續向北追擊。

陳泰見狀,與劉曄簡單交代了幾句,也急忙帶上五千騎兵向北追趕而去。

劉曄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留下了百餘人料理戰場的後事,便也帶著剩餘的大軍不緊不慢的隨著前鋒部隊的馬蹄。

......

巫魯魯此時正在向北瘋狂的逃竄著,一想到剛剛自己的那種瘋狂的狀態,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陣寒意。再看看身邊這僅剩的千餘人馬,他便更加的悔恨不已。

但是很快巫魯魯就恢復往日的睿智,心中不禁暗暗思索道,“自己如此慘敗,張郃那老匹夫絕對不會放過如此好的機會。如果自己像這樣向北逃竄,恐怕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追上斬殺或者活捉,得想個辦法才是。再說了,自己剛剛損失了四千族人,就這麼倉皇逃竄的話,又怎麼對得起他們......”

巫魯魯越想,越不甘心。

心中一邊想著計策,一邊觀察著周圍的地形,可惜這茫茫大草原,一眼便可望得很遠,著實不好施計啊。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忽然在他們的右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個微微隆起的無名小山丘。

此小山丘名為木門牌,高約數十丈,方圓不過一二里。平日裡不顯山不漏水的,毫不起眼。

若是放在平時,誰也不會在這裡埋下伏兵,可今時不同往日,自己方逢大敗,身後的追兵肯定想不到,他不趕快逃命,竟然還在此設伏。

正所謂,“攻其不備 ,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如果運用得當,說不定還能撈回一些本錢。

當下之際,兵行險著也不失為一個斷後的好辦法。

想到這裡,巫魯魯親自率領兩百騎兵前往這個小山丘設伏,命令剩餘的八百餘騎繼續向北,將士們自然是不答應,亂哄哄的嚷嚷著,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在巫魯魯好聲勸說,併發誓承諾自己只是簡單設伏,會馬上跟上他們,絕對會活著帶領他們一起回家之後,那八百餘族人,才一個個心不甘情不願的領命繼續向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