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張郃常常唸叨的座右銘。

他也曾數次拜見曹操,把自己派往北地也好、雍涼西域也好,還是南疆也罷,只要有仗可打,去哪都行,哪怕是當一個小小的馬前卒。

但是他年事已高,曹操又恐他稍有不慎一生威名盡失,便沒有同意他的數次請求,反而將他放在了自己身邊,掌京畿(jī)守備重任。

可是每天例行巡營的日子實在是把他閒壞了,一來無事,便叫上手下的營官們飲酒作樂。人嘛,酒一喝多了,就避免不了要發牢騷,發的牢騷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傳出去了。

曹操雖然聽聞了這些,但念及情有可原,且京畿守備並無太多事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去了。

可是,荀彧也聽到了,便起了招攬張郃到皇室陣營的心思,並且多次密召張郃入尚書檯和宮內密談。

劉協允諾張郃,若有戰事,必會將他派往前線,這才秘密的將這位曹操昔日帳下的虎將拉到了自己的陣營。雖然張郃明言日後倘若有難為魏王之事,自己毋寧死,但是這也已經足夠了,真到那個時候恐怕也由不得他了。

曹丕對張郃的事情也有所耳聞,京畿守備,外圍由張郃統領;宮廷內部守衛由他的叔父衛尉曹洪所掌管。如今看來,張郃北上一事,是不可避免了,那京畿外圍守備可正好攬於自己手中。

想到此處,曹丕趕忙進言;“荀令君此言,臣深以為然。然京畿守備不可一日無將,微臣推舉衛將軍曹真接掌京畿守備。”

這事情,荀彧也早已料到了,但是熊掌和魚不可兼得,想要掌控北地諸軍,就要放棄京畿守備大營。

看著獻帝投過來詢問的眼神,他默默的點了點頭。

獻帝又看了看旁邊一言不發的曹操,開口問道“魏王以為如何?”

曹操面無表情的回答道“一切謹遵陛下旨意。”

今日朝堂之爭明面看起來五五之分,可是用一個邊疆持節使者換一個京畿守備,況且張郃年事已高,而曹真正值壯年......另外雖說張郃德高望重,但曹彰於北地掌兵十數年,北地可不是他張郃的雍涼......

仔細盤算下來,還是皇帝一方處於弱勢,不過也算可以了,畢竟在數月之前,皇帝明面上還只是一個光桿司令呢。

看到眾臣對此都無異議,劉協便讓身邊的宦官宣讀旨意了。

“匈奴掠邊,屠戮我北地百姓無數,朕甚憫之。徵北大將軍曹彰,帶兵無方,方有此等禍事。念其初犯,且舊日功勳少許,特准其戴罪立功,如若無功,數罪併罰。”

“傳令,褫奪曹彰大將軍稱號,官降一級,貶為鎮北將軍,仍行幷州牧,節制三州軍政事宜。”

“鎮軍將軍張郃,遷鎮軍大將軍,假節鉞(yuè),代朕巡邊,督北地諸州各路駐軍。”

“衛將軍曹真遷任執金吾,掌京畿守備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