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災情 3000(第2/3頁)
章節報錯
明末時期陝西綿延的動亂,就是因此而生。
而自大恆建立,天子應對災情,首先解決的,自然就是人禍。
大軍開赴陝西,鎮壓民亂,平息混亂,建立起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秩序,清洗不法,再調配糧食賑濟,改革開啟,分田到個人。
如此,秩序恢復,朝廷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就簡單得多了,即天災引起的糧食減產而帶來的空缺。
缺一成,朝廷就補一成,缺兩成,朝廷就補兩成。
朝廷再利用這缺的糧食,吸引百姓青壯,組織起各大工程,修繕水利,水築道路,進一步增加各地土地的承載力。
而事實上,到現如今,天災雖看似還在綿延,且愈演愈烈,但在絕大部分災區,災情之下的百姓,較之以往,反倒是越過越好。
其中原因,自然也很是簡單。
在以往,嚴格而言,朝廷統治的基礎,都不是天下百姓,而是天下地主士紳!
整個天下,絕大部分的土地,都是集中在地主士紳身上。
絕大部分百姓,都是地主士紳的佃戶!
朝廷的稅率再低,政策再好,對這些身為佃戶的百姓,沒有任何意義。
這些身為佃戶的百姓,是向地主交佃租,佃租為幾成,朝廷說了不算,地主說了算。
而絕大部分佃租,乃至百分之九十九的佃租額度,都遠遠高於朝廷的賦稅。
而佃戶們,不僅僅要面對地主那高額的佃租,還要承擔著基層官府的壓榨。
如此,才有了稍有天災,便立馬是糜爛一地的現象。
不然的話,縱使以如今大恆十稅一高額田稅,百姓也絕不至於連一兩年的災情都扛不下去。
而大恆建立後,清洗天下,天子倚仗軍事強權,以近乎血腥的手段,強行開啟了資源再分配。
即,打擊清洗地主士紳,分田給貧苦百姓,改革之制確定後,更是從政策層面,對以兼併土地為生計程車紳地主進行打壓。
如此,天下百姓,人人分得田地,一人哪怕只有一畝,按現如今的大恆稅制,田稅十五稅一。
即一畝地納十五分之一糧為田稅。
一畝地產兩至三石,一石約一百五六十斤,一畝就大概有三四百斤,
縱使抽去十五份之一的田稅,也絕對足以一個青壯活得好好的。
更別說,強行且血腥的資源再分配後,絕大部分的百姓,分到手中的田地,也都有數畝之多。
縱使旱災,也有朝廷推行的耐旱作物,如地瓜這類耐旱且高產作物。
以往的種種苛捐雜稅,在如今的大恆,亦皆是廢除,而堪稱人禍之首的徭役,更是被天子嚴格管制。
如今,各地若要徵發徭役,要呈至省一級審批,地方府縣不僅僅需要上呈詳細的徵發徭役計劃,批准後,更是需要派出省一級都察御史巡查,巡查報告,即徭役計劃皆留存檔案。
天子更是開啟了幾乎從未有過的追責制度,即,負責者,追責終生!
天子的態度,顯然很是清晰,寧願中下級官員懶政怠政,也不願官員為了政績,為了私慾,而禍害百姓。
如此種種,也就鑄就瞭如今大恆權利愈發龐大的中樞,即大部分權利,都收歸了中樞,完完全全的大政府制度,一切按朝廷政策來,中下級官員的自主權,亦是大大壓縮。
如此強而有力的行政秩序鎮壓人禍,又有強硬血腥的資源再分配,以及朝廷倚靠國有商業,對經濟秩序的統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