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

天子眉頭一挑,聲音雖平澹,但言語之間的澹澹質問意味,卻是讓洪承疇心頭為之一顫。

他很想說,這事,跟他這個工部尚書,真扯不上關係,但,工程賑災,工程本就是他份內事,而賑災,為閣臣分管事物,本就他在管……

但這事,以天子對百姓的愛惜程度,那就是稍有不慎,便會惹得一身騷啊!

沉默沒多久,面對天子的質疑,洪承疇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出聲:

“陛下……”

“臣以為,如今天下剛定,民心不穩,若朝廷組織大規模遷徙百姓的話,恐生動亂……”

天子皺眉,手指無意識的在桌面上敲擊著,有一個問題,很是現實且清晰。

那就是土地的承載能力,是有極限的。

而天災之下的土地,承載能力更是會被天災進一步削弱。

如今便有數百萬百姓無法自力更生,全靠朝廷賑濟。

假以時日,天災更嚴重,百姓繁衍生息,人口再增,那如陝西山東這些本就災亂已久的省份,遲早會不堪重負。

而想對比北方各省的土地承載極限,遼省之地,卻是徹徹底底的地廣人稀。

且經數年之海量錢力物力的開發,除了寒冷的天氣依舊是制約之外,其他方面,後世的東北平原,已然頗有幾分景象。

而最為重要的是,如今的遼省,太大太大,以山海府為界限,直接到了後世的所謂遠東地帶,嚴格而言,若掃清那浩瀚冰原的各個部族,都將於沙皇俄國接壤!

歷史上滿清與沙皇俄國簽訂的條約,若協定疆域,指的就是如今遼省與沙皇俄國的接壤。

如此浩瀚的地域,當年平定後金之時,卻只有區區幾十萬人口,且大都侷限於山海府附近。

儘管這些年,朝廷定下各種政策,乃至直接將遼省定位發配之地,意圖增加遼省人口。

但百廢待興之下,大恆新秩序下的百姓,顯然對背井離鄉沒有太大的需求。

畢竟,人人有田地,活不下去,也有朝廷賑濟,誰又願意背井離鄉。

但遼省人口太少,自然就意味著遼省統治極其不穩,遼省不穩,那就直接導致了對朝鮮的統治,縱使這麼多年過去,也依舊是一個有些入不敷出的爛攤子。

顯而易見,不管是為了邊陲領土的統治,還是為了解決天災之下各省災民問題。

遷徙,是必然的國策之一。

且,大恆邊陲,可不僅僅只有遼省朝鮮漢人稀少。

西南雲貴廣西,西北藏地,河套平原。

只有邊陲之地漢民越來越多了,那,大恆對邊陲之地的統治力,對邊陲之外的地域影響,才會越來越強!

而這些,很難靠民間的自發性遷徙,畢竟,民間自發遷徙,那就只有一個可能。

即……在當地,活不下去了。

而到了這一步,那也就意味著朝廷的統治秩序,已然敗壞得差不多了。

不然的話,也不會讓情況演變到這一步。

細微的敲擊聲在殿中頗有節奏的響起,洪承疇的心,也忍不住的隨著天子的敲擊而顫動著。

“渭河修繕工程,已近尾聲,可嘗試將渭河流域工程百姓遷徙到遼省。”

天子緩緩出聲,一字一句,都似斟酌許久:“此策,可由朝堂文武商議執行。”

聞此言,洪承疇亦是大鬆一口氣,交由朝堂商議,也就是隻需要他提出建議,具體章程,乃至執行,至少不會全部落到他身上。

沒待洪承疇徹底放下心,天子再道:“天災綿延,日漸愈盛,朝廷賑濟,終究不是長久之策,且,邊陲空虛,地廣人稀,如此之勢,故,遷徙之策,當為長久國策。”

洪承疇童孔一縮,剛放下些許的心,又立馬提了起來,一時之策,他提出,要脫離倒也沒甚問題,畢竟,他為工部尚書,百姓遷徙,向來戶部主導。

可若論長久國策,那就必然有人長久主導,而他提出此策,且身居高位……

此刻,也由不得洪承疇多想,天子之提議,向來不容違逆,他縱使再不願,也無否決的可能。

洪承疇起身,朝天子一拜:“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