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嫡庶之分,在於正妻。

儘管如此顯然頗有幾分無賴,但天子如此行事,意志表明得清清楚楚,在大恆朝堂,也沒人敢來觸及這個黴頭。

但天子再怎麼壓制,也不可能違逆得了人心變化。

自古至今,君擇臣,臣亦擇君。

對天子,臣子們,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要求。

對天子這位開國之君,臣子們有再多看法,也只能忍受著。

但對大恆下一代天子,臣子們,自然是各有看法。

儘管如今皇子尚且年幼,但已經是啟蒙已久,皇子性格如何,平日表現如何,對有心人而言,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自然而然,人心,便會隨之而變化。

很是顯而易見,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演變,若是還得不到制止,儲君的爭奪,必然會成為大恆內部最大的禍患源頭!

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被很多人意識到,只不過,限於天子的獨夫威權,以及目前大恆變幻不斷的政治形勢,也沒人敢多言絲毫。

而天子本身,從工科院回宮之後,二德子的彙報,便將後宮的動靜清清楚楚的訴說而出。

對後宮之中的勾心鬥角,一如往常,天子也沒有任何表態。

對天子而言,他自然是無比之清楚利弊所在,但……利與弊,是與非,很難區分。

可一切的一切,相比一個能繼承他的意志的下一代帝王,都可以算是無足輕重。

歷史的慣性太大太大,大到天子都不能確定,一代人的力量,能夠將這種慣性改變。

而這一點,才是儲君問題的本質。

顯而易見的是,大恆的儲君選擇,已經超脫了歷史的慣性。

歷朝歷代,皆是開國帝王打天下,二代君主,則是守天下。

亦或者是,亂世用重典,治世當仁義。

自秦之後,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如今的大恆,卻不同於歷史上的絕大多數王朝,反倒是更像是鯨吞六國,一統天下的秦。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統一時代。

亦是開啟了數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輪迴。

而如今的大恆,雖還在歷史輪迴之中,但……經天子重新學,推商業,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新與舊的交鋒……

更何況,這個時間段,這個世界舞臺,隨著航海時代的興盛,西方各國的崛起,天朝上國之外,皆為蠻夷的時代,儼然已經過去。

天朝上國,雖還是母庸置疑的大國,但時代的風起雲湧,儼然不是守著漢地十幾省,一次又一次歷史輪迴,縱使固步自封,依舊能穩坐天朝上國,俯瞰世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