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起因經過(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子也沒想到,只是在朝鮮省隨意落下兩子,最終引起的反應,卻是如此之大。
在昭武十年初,天子尚在朝鮮巡視,定下了朝鮮市舶司及補齊朝鮮水師巡防營戰船軍力之旨意。
一切,皆顯得無比的風平浪靜,這兩道旨意,除了相關之人外,幾乎沒有任何動靜。
而至昭武十年中旬,天子自朝鮮巡視完畢,從朝鮮返程,趕至陝西,尚在路途之上,朝鮮市舶司的成立前三月的外貿之奏,至天子桉前後,儼然有讓天子想再至朝鮮一覽的心思。
在初建制的情況下,短短三個月時間,朝鮮市舶司的關稅收入,便已達到了近五十萬元!
這個數字,相比大恆其他市舶司動輒百萬的關稅收入,顯然不值一提。
但那些市舶司,皆是設於要地,如寧波,泉州,天津這類南北交匯的重地所在。
朝鮮有什麼?
更何況還是一個新設之市舶司。
如此之下,其中顯露的意義,顯然不同尋常。
必然是有什麼原因,導致了朝鮮市舶司的異軍突起。
天子握著朝鮮市舶司的這封奏本,儼然被挑起了幾分興趣。
馬車依舊緩緩前行,天子亦是在馬車之中翻閱尋找著朝鮮方面的奏本及情報卷宗。
至當下昭武十年中旬,離京巡視,已有一年有餘,天子這一輛馬車,已然和皇宮之中的乾清宮一般,奏本卷宗堆積如山。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當然,能留存在天子車架之中的奏本,自然都是天子特意留下以待查閱的,其他的,早已透過驛站送至皇宮封存。
很快,一封封事關朝鮮的奏本卷宗,便被天子拿在了手中。
翻閱之間,一條條資訊,亦是在天子腦海之中匯總,形成一個個清晰的脈絡。
朝鮮市舶司如此異常之繁榮,其根本原因,亦是清晰顯露。
起因經過雖清楚,天子此刻,望著這些卷宗,卻也不知該喜,還是該悲。
自昭武初年,天子定下興盛商業之國策之後,大恆的商業主體,一直就都是國有體制與勳貴體系並存。
國有,自然指的是大恆當前的國有商行,錢莊。
勳貴體系,自然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
自古之重農抑商,自古之耕讀傳家,讓這個天下的財富主體,士紳地主,向來都對商業不甚感冒,這些財富主體的意向,絕大部分皆在於土地。
而商業,在這片土地上,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單純的商,若是小打小鬧還好,商要做大,沒有一定的背景與人脈關係,基本上就是一坨肥肉。
如此之下,自然就導致了大恆興盛商業之後,武勳這個群體,緊隨著天子意志而動的同時,亦是成了大恆民間商業的幕後主體。
大恆內部商業,是如此,外部貿易,自然更是如此。
很是清晰的一點,那就是哪怕沒有軍政分離,大恆的武勳,在前明那文貴武賤環境下隨天子崛起,對文官士紳們,可都沒有什麼好感。
而無論是海貿,還是邊關貿易,離不開的,便是軍隊。
邊關為邊軍駐守,海疆為水師駐守,哪怕是市舶司,也需要水師的存在。
如此,無論是內部商業,還是外部海貿,士紳地主這個龐大的群體,無疑都被排除在邊緣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