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當下未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時至當下,崇禎之陵,每年祭日,祭祀之人,都是絡繹不絕。
一個軟禁的靖武帝,一個滅亡的前明,都能讓不少官居高位的臣子,為之大開方便之門,暗通曲款……
禍患猶存,談何恩待?如何恩待?
“呼……”
天子長吐一口氣,亦是將心中憂慮壓下。
顯而易見,當下,大恆之苛,依舊要保持。
換而言之,那就是……階級的鬥爭,不可心慈手軟絲毫,也不可因一時之弊,而荒廢百年大計。
憂慮置於一旁,天子之思緒,卻未曾歇息絲毫,桌面上的奏本,似永遠都未曾減少。
來來去去,上通下達,天子巡視之駕每天來往之驛站信使,絡繹不絕,天子桌桉之上的奏本,卻也永遠是堆積如山。
而天子之駕,卻也依舊在這暢通無阻的水泥官道上,浩浩蕩蕩而行。
從朝鮮出發,再度穿過遼東走廊這一條曾經的天險之地,過山海關,最終,至陝西之地,這一個曾經,乃至現在,都牽扯著天子無數心力的苦難之地。
陝西之建制,自前明起,到當今大恆,也未曾有過變化。
相比後世之陝西,當今之陝西,雖是一省之地,但其涵蓋之地域,顯然比之後世之陝西,要遼闊得多。
後世之寧夏,甘肅,陝西諸省,絕大部分地域,組合一起,便是當今之陝西一省。
如此浩瀚一省,幾乎都可以稱的上是北地半壁天下。
這也是為何陝西天災與民亂,從前明至今,一直讓天子焦頭爛額的最大原因。
】
朝廷遷徙之策的遷徙之民,皆在於陝西,其根本原因,也是在於此。
曾經為王霸之根基的關中平原,在當下,已然是枯土千里。
持續了多年的遷徙之策下,陝西大地,數百萬人口被遷徙至各地,又導致了這枯地千里之下的人煙稀少。
而朝廷的遷徙之策,依舊還在持續,顯而易見,哪怕遷徙了陝西數百萬百姓,這枯地千里,還是難以負擔起供養陝西本土百姓的職責。
時至當下,在工程賑災,遷徙之策,土地改革,耐旱作物推行等等諸多政策貫徹實施已久的情況下,每年朝廷都還得向陝西撥給數百萬石糧食,為賑災所需。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賑災,還會持續很久,會一直持續到這綿延的天災結束。
畢竟,哪怕陝西災情再嚴重,天子也不可能將陝西之民盡皆遷徙,甚至,哪怕是當今的遷徙之策,每一次遷徙人數,都是經過詳細的統計得出。
遼省為重地,河套為重地,陝西,更是重地所在!
比鄰西北藏地,直面北疆草原。
陝西不穩,陝西漢民不多,大恆就談不上圖謀西北與草原。
如此之下,顯而易見,哪怕陝西災情再嚴重,大恆也得硬生生扛著,保證陝西百姓之人數,在一個安全的區間,遷徙,只是緩解壓力,而非徹底解決壓力。
真正要徹底解決陝西這天大的包袱,誰也沒有辦法。
天意難違,天災,同樣,誰也解決不了天災……
……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