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駕崩,幼帝即位,秦公輔政。

縱使國事頹喪,但不管如何,有強軍鎮壓國運,想來也未至王朝傾覆的地步。

事實,似乎也真是如此。

秦公大刀闊斧,改軍制,平民亂,抗蒙古,圍後金。

大明……似乎又顯露了幾分曙光。

可……造化何其弄人。

那一夜發生的事情,哪怕到現在,他也想不通。

秦公未反,亦未表露反意!

為何!他們為何要那般行事!為何要親手將大明葬送!

本來會有更好的機會!

哪怕當今天下,已是大恆,當今天子,也是曾經輔國理政的秦國公。

但劉起元很清楚,當年之秦公,哪怕有著戰無不勝之軍威,哪怕………手掌數十萬大軍。

但要篡位,且不說秦公有沒有這個心,當年的秦公,是絕對沒有這個力的。

滿朝諸公,天下政事,雖由秦公輔政,但實際的權利,還是在於大明朝堂,這浩瀚天下,依舊還是在於朝堂中樞。

天下士紳,天下官員的心,也皆在大明。

秦公那戰無不勝的軍威,在前明那文貴武賤的環境下,根本難以轉化為了化為根基的政治資源。

當年那個局勢,只要一直延續下去,至幼帝臨政,法理大義也好,人情倫理也罷,數個方面朝秦公壓下,他秦公如何拒絕?又怎能拒絕?

天子的一聲“叔”,先帝的臨終託孤……

大明,依舊是大明,秦公,依舊是大明的秦公。

可這一切,在那一夜,終究徹底葬送。

太后的一場鴻門宴,徹底與秦公為首的武勳將帥決裂,也徹底讓秦公以及武勳將帥們,與大明決裂。

換來的,便是一夜之間,國勢正值輝煌,軍威橫壓四方的大明,驟然崩塌。

換來的,便是一個徹底失控的天下。

兩京十三省,皆是烽煙四起。

外之漠南漠北蒙古悍然叩邊,遼東之後金遼鎮趁亂而起!

如此天傾之勢,若說當年的秦公有篡國之根基,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一朝山河動,當年那般景象,幾乎沒有誰會認為當今這位天子能坐穩天下,哪怕他劉起元,當年也是抱著樹到猢猻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