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桌桉之上,這一本戶籍黃冊,儼然將天子此行的目的地之情況,記錄得一清二楚。

只不過,這一次,村中之景,較之以往,卻儼然有些不同。

“秋收,應該已經過了吧?”

相隔老遠,天子看著村中官吏收糧之景,皺眉問道。

“回稟陛下,農稅收取時間,一般都在秋收之後至年末這一段時間……”

一旁李若鏈立馬回道。

天子眉頭一挑,卻也明顯來了興趣。

每年朝廷匯總的資料,是農稅商稅年年新增,但具體到基層,這稅,如何收,收取的程式為何,天子還沒有親眼見過。

“都在這侯著,你們幾個跟朕去。”

天子擺了擺手,便走下馬車,翻身上馬,便策馬而去。

此刻,村中盡是喧囂,百姓們排著隊站在打穀場,一排長桌擺在一側,有官員執筆而坐,也有官員清點上繳之糧,更有官員提著稱稱著百姓上繳之糧。

天子幾人突然到來,在這人群匯聚的喧囂之際,也沒有引起絲毫波動。

“朕記得,文宣司,每年都有至基層宣傳朝廷農商之策的任務吧?”

望著這喧囂之景,天子似是想起了什麼,突然問道。

“回稟陛下,每年都安排了。”

李若鏈抱拳應聲。

天子點了點頭,大恆的農稅之策,很是簡單。

沒有其他的任何苛捐雜稅,對百姓而言,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田畝稅!

按畝徵稅,畝產多少,由朝廷擬定。

而這個畝產的資料,則是由朝廷統計歷年田產資料,得出一個平均數值而定。

至於百姓是繳實物,還是繳錢銀,這一點,在之前,是必須繳糧,不得折銀,而隨著紙幣推行,朝廷對天下統籌之力加強,對此,也就沒有了強硬規定。

要繳糧,就按朝廷制定的田畝地產數量,按比例繳稅,要折錢代替,那就按朝廷糧行收購糧食的價格折錢代替。

當然,其他沒有任何硬性規定,但這個錢,卻必須是大恆紙幣,金屬貨幣一律不允許作為稅款繳納。

如此之政策,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政策儘可能的簡單易懂,文宣司每年宣傳,也是讓政策儘可能的讓每個百姓都明白,都能懂。

只有如此,官員上下其手的區間,也就才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