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終,天子才緩緩抬筆,在堵胤錫之奏本上挪動著筆鋒。

大恆立國第九年,但能入天子眼,讓天子覺得能夠培養的文臣武將,實在是太少太少。

當然,或許是天子要求太高的原因。

故而,在這般心態下,天子對文臣也好,對武將也罷,雖保持寬容,但也只是有限度的寬容,前提還是能堪用。

超出天子底線,天子便沒有絲毫猶豫的痛下殺手,難有絲毫猶豫。

究其原因,就是為此。

痛殺忠臣,這種感覺,至少在現如今,天子還真沒體會過,立國九年,殺的,還真沒有一個能讓天子痛心的。

唯一一個惋惜者,便是盧象升,只不過,也僅僅只是惋惜。

如今的大恆,秩序體系已經固定,文臣也好,武將也罷,事實上,都不需要其有多麼高的能力,按部就班,蕭規曹隨,在這個秩序框架之中,便不會有太大問題。

哪怕是最為重要的戰爭,有參謀制度的存在,將領的存在感,已然被削弱了許多許多。

名將有,是錦上添花。

是庸將,只要不瞎折騰,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故而,天子對每一個覺得值得培養的文臣武將,都保持著極大的耐心與期待。

對李定國是如此,對如此。

對這堵胤錫,也是如此。

天子以前向來認為,這天下,缺了誰都一樣,永遠不會缺了誰。

但隨著掌天下大權多年,他算是明白了,這天下,自古至今,都不能沒有至關重要的人。

如秦之商鞅,若秦沒有商鞅變法,會有另外一個人敢向傳承數百年的舊貴族決裂揮刀嘛?

若沒有商鞅變法,又會有始皇鯨吞六國嘛?

如漢之冠軍侯,若沒有他,難道還會有另外一個弱冠掌軍,封狼居胥之天縱奇才?

如蜀漢之三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諸葛武侯,若沒有他們,三國,又豈會那般令人嘆息?

如歷朝歷代開國之君,完全可以說,沒有他們,絕大部分就不會有那一代王朝的出現!

哪怕會有新的英雄人物湧現,但,一個時代,卻也缺了靈魂所在。

事實往往很是殘酷,自古至今,這個天下的絕大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都是隨波逐流之人。

一個時代的開啟,缺不得,就是引領時代變遷的人!

這個天下,缺了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缺那一個,亦或者數個,足以引領時代變遷之人。

對時代而言,是如此,對官場,對大恆天下而言,也是如此。

天子放眼朝堂,雖談不上滿朝庸庸碌碌之臣,但,也絕對算不上有太多英才。

這些人,在秩序的框架之中,在他這個天子的牽引下,尚且堪用,但一旦,沒了牽引,沒了框架,天子毫不懷疑,這群文武大臣,只會老老實實的龜縮在他們自認為足以的龜殼之中,絕對不會主動邁出了半步。

對時代,對天下,談不上有太多意義。

但若是有天縱奇才,有賢臣良將,自然不同,他們會自己去思考,最重要的便是,他們,敢於亮劍!

畢竟,在時代的大環境下,身處秩序框架之中,享受著階級帶來的福利,又有幾人,敢於挑戰秩序?

這一點,可以看得最清楚的便是“變法”!

古往今來,敢於變法者,有幾個?

難道那些變法的時代,其他人看不出弊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