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關注的,向來只是程式的高效與貫徹,如此親臨災民營地,顯然還是第一次。

災民遷徙預桉流程,天子心目中自然是一清二楚。

事關百姓之事,永遠都脫不了衣食住行這四項,對遷徙之民,亦是如此類比。

按擬定預桉條例,遷徙過程中,每日口糧按地域供給,口糧供給數量,按營兵將士伙食條例實行。

同時,遷徙之前,當為所有遷徙之民,發放冬,夏各兩套衣裳,四雙布鞋,衣裳鞋子材質,同樣對比冬夏軍衣軍鞋材質。

百姓遷徙之住,則一律發放軍用營帳,行的話,則安排騾馬託運糧食重物,百姓徒步而行。

想要看出有沒有問題,按照條例對比即可,很是簡單。

天子環視著眼前的災民營地,入目之景,亦是與腦海之中的遷徙條例一一對比著。

堵胤錫此人,天子很是看重,但以往,天子得知的有關堵胤錫的一切,皆是來自紙面上的資訊。

如今,親眼所見,顯然更能看清楚其是真的堪大用,還只是紙面上的堪大用。

放眼望去,除了沒了聳立的寨牆外,其他的一切,幾乎都與軍隊野外駐紮的軍寨無異。

有軍帳,亦是有巡邏之將士,但更多的,卻是圍在篝火旁取暖的百姓,亦或者蜷縮在營帳之中。

可入目之景,卻是讓天子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

一切,似乎都和天子心目中的遷徙條例規定沒有太大差異。

但放眼望去,卻盡是一片麻木之神態。

整個營寨,少說也有數萬人,卻難見人之生機,盡是一片死氣沉沉,官員麻木,百姓更是如行屍走肉一般。

濃濃的壓抑,亦是讓天子心中驟然堵得慌。

按天子之預想,朝臣之預想,將百姓從苦難之地遷徙而出,朝廷耗費海量人力物力備置遷徙,如此,可謂是歷朝歷代之罕見。

如此,百姓哪怕不是感恩戴德,但怎麼也不至於如此之死氣沉沉的麻木!

“讓堵胤錫過來。”

天子壓低了聲音,莫名的怒意,儼然清清楚楚。

如此之言,隨行之官員,哪一個不是察言觀色的老手,一個個心中也忍不住的為堵胤錫默哀起來。

當然,默哀之餘,很多的,卻是慶幸。

這遷民之事,還真不是一個好差事。

就他們看來,如此之景,絕對算得上完善,能做到如此遷民之景,堵胤錫也絕對算得上是能臣幹臣了。

可就是如此,天子卻還不滿意。

可想而知,這種事情,有多麼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