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恆之水師改制,設四大主力水師,兩大水師巡防營,如此龐大的水師規模,其根本目的,自然就是為了跟上大航海時代的節奏。

為大恆徹底邁向海洋做著準備,同時如今大恆愈發盛隆的海貿商業,也需要強大的水師作為倚仗,震懾宵小,如此,才能保證海運商路暢通,確保大恆的海洋戰略順利實施。

但這些,卻只是明面上的職能所在。

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統治秩序,實施的任何政策,都要考慮一個不可忽視的根本因素。

那就是統治!

政策絕不能危及國家統治,在如今大恆,亦是如此。

水師改制,是邁向海洋,是穩定海貿商業,是增加國家財稅收入。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海貿重心,在於南,水師之重心,也在於南。

如此,很是顯然,那就是完全不符合強幹弱枝之根本統治之策。

哪,怕水師直屬中樞,但水師,遠在江南,朝廷中樞,卻在北,長此以往,必然會讓朝廷對水師的控制力減弱,水師之軍,也必然會演變成弱幹強枝之局。

哪怕,對水師的鉗制方法有很多,但這一點,亦是不可避免,也必須考慮的問題。

fo

故而,便出現了渤海水師設於天津的局面。

不管其他水師的職能以及戰略意義有多麼重要,但,再怎麼重要的職能及戰略意義,最終,也比不上渤海水師扼守京城海疆門戶的重要性!

而渤海水師設於天津,天津府屬北直隸,天津市舶司直屬中樞,距離京城,快馬加鞭,也不過兩三天時間。

如此,哪怕名義上渤海水師與其他三大水師為平等地位,但實際上,不管是天子,還是朝廷中樞,皆是將渤海水師當做京軍水師來看待。

是維持強幹弱枝的重要一環!

故而,若說曾經大恆水師,最強盛者,在江南,而大恆水師改制之後,其他幾支水師,無論是戰船,軍械,兵將的分配都可以說是緩慢,但唯有渤海水師,從改制之初,便是以日新月異之變化飛速變化著。

其建制規模,在大恆幾大水師之中,亦是首屈一指,按水師改制章程,渤海水師之規模,儼然是其他水師的一倍有餘!

而作為京城海上門戶的天津港,雖為天津市舶司,為南北海運樞紐,但實際上,天津港,亦是一個龐大的軍事堡壘。

光是對海炮臺,在這天津港,大大小小便有近百座之多,而這些炮臺,卻也非是由水師,亦或者天津府,乃至天津衛管轄,而是直接由一營精銳營兵,即天津海威營駐守。

而在天津通往京城的河道,官道,同樣是有層層設卡,重兵把守。

隨著海運的愈發昌隆,無論是天子也好,還是朝堂文武也罷,對天津這個京城門戶,亦是愈發重視。

朝堂的那些朝臣們,若說理解新時代,尚還有所不足,但若說集權統治,強幹弱枝,預防不軌這些套路,朝堂的朝臣們,手段可謂是爐火純青。

就連天子,很多時候,也多有借鑑朝臣們的這些手段。

渤海水師,天津左右兩衛,海威營,天津府,天津市舶司……

顯而易見,在這天津府這一小塊地方,在朝廷的重視之下,其中的平衡,不可謂不復雜。

“天津市舶司去歲的關稅收入是多少?”

環視之間,天子似是想起了什麼,突然發問。

黃文立馬回道:“回稟陛下,天津市舶司去歲關稅收入近一百三十八萬元,共上繳國庫一百三十萬元,其中有六萬元經朝廷審批,為港口擴建之資,七千二百元為市舶司日常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