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軍戶制度雖還存在,但為了改變軍戶低賤的局面,每年的逢年過節,天子也皆安排了錢銀物資,專門對衛所將士發

放補助。

這也算是如今財政苛刻的情況下,天子能對衛所將士的最大關懷了。

顯而易見的是,軍戶在於軍,在於邊陲,也影響不到天下,而民之戶籍劃分,被廢除後,再加之商業的興盛,帶來的人口

流動,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加的京城的人口。

畢競,一國之都,也不可能將本國百姓拒之於外,但不管如何,顯而易見的是,一個城池的人口暴增,便必然帶來了龐大

人口壓力。

糧食,衣物,住房,道一切的切,都需要解決規劃。

風雪滿天之間,一個馬車車隊緩緩在街道上前行著,而天子,內閣首輔劉起元與工部尚書洪承疇亦是端坐於車隊其中的馬

車之中。

街面兩側屋簷白雪堆積,炫目耀眼,而在街面上,行人車輛絡繹不絕,踐踏之下,渾濁汙水侵溼積雪,明顯頗為髒亂。

天子默默的注視著窗外之景,人口的增多,帶來的,便是街面上的愈發繁華,當然,髒亂,也必然出現。

馬車一路前行,這京城之景,就一路緩緩映入天子眼簾,直到馬車駛入京城東城區,馬車的速度,卻是驟然放緩了不少,

隨之映入天子視野中的場景,也明顯少了幾分繁華,多了幾分真正的市井喧蠶之景。

僅僅只是這細微變化,天子就知道,此行微服私訪的目的地,到了。

任何地方的發展,都是跟隨天下大環境的變化而發展。

京城,自然也是如此。

嚴格而言,這座都城,對一個農耕民族而言,並非都城的首選之地。

自古以來,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唐,歷朝歷代,都城的選擇,都是在土地肥沃之地。

集軍事,政治,農業經濟為一體的都城之地,歷朝歷代的首選之地。

只不過,隨著自古的東西態勢,自晉衣冠南渡,帶動江南發展後,東西態勢,便演變成了南北態勢。

江南富庶之地,也成了都城的首選之地。

自宋滅亡,元入中原,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不可能放著老巢不管,跑到江南去定都。

故而,北京這個非是農業中心,卻又靠近草原的城池,便成了元大都。

但如此一來,非是農業中心,也就意味著,都城的存在,政治與軍事的中心,帶來的龐大人口,讓都城根本無法完成自給

自足。

也就是說,都城政治與軍事,需要其他農業中心來輸血供養。

如此之都城,顯然是不符合統治天下的首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