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順藤摸瓜(第1/2頁)
章節報錯
“督查司,緝私司。”
筆鋒落下,最終,在這兩個市舶司所轄部門之名上畫上了兩個大大的叉。
望著這兩個衙門之名,張煌言眸光微動,一手將市舶司建立,對市舶司職能,他自然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
督查司司職市舶司稅務監察。
緝私司司職緝私之事,與水師,以及海疆緝私衛所對接,巡查海面,海疆,打擊走私,同時負責封堵商船,即船舶回港途中﹐與水師戰船前去接應商船,封存商船貨物。
水師押送商船回港之後,便由檢稅司檢查商船貨物種類數量,搜查船員船艙,檢查有無私藏,有無禁忌之物,同時按貨物珍貴程度,針對貨物不同,而收取比例不同的稅銀。
最後,便由泊船司按商船停放時日,收取泊船費用,以及貨物入倉後,由倉管司收取倉庫保管費用。
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督查司,緝私司,及檢稅司。
而走私之事,繞不開的,便是緝私司,而緝私司,避不開的,便是督查司的監察。
至於檢稅司,若走私的話,入港的可能,顯然不大。
沉吟片刻,張煌言從桌案上拿起一摞官員檔案,按大恆制,文武者,皆錄有檔案,上書文武詳情。
檔案上,督查緝私兩司近百官員,從家庭情況,到官場履歷,以及歷次晉升提拔上官評語,皆是記載得一清二楚。
其中大半,張煌言也了熟於心。
因當年大恆的特殊形勢,如今之大恆,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官員,是民科以及武轉文,現如今,也陸陸續續有稅務院的學子任官。
泉州市舶司,自然也是如此,這三類官員,儼然佔據了絕大多數。
正統的科舉之士,反倒是極少數。
而民科也好,還是武轉文,以及現階段的稅務院學子,顯然都和軍隊脫不開關係。
翻閱著這些檔案,張煌言的心,儼然已經低到了谷底。
以往沒察覺這般走私脈絡,尚難對此有所聯想,但現在,察覺到了……
這麼多軍中出來的官員,其背後,有著多麼錯綜複雜的關係,完全是難以想象。
而這般錯綜複雜的關係,也就意味著同樣錯綜複雜的利益脈絡。
又何止牽一髮而動全身!
他只要有實質性的查探動作,那就必然不可能不被察覺,
張煌言深思著,目光轉向房中懸掛的福建海疆,海疆地形,在這副海疆輿圖上,體現得一清二楚。
除了港口市舶司以外,還有哪裡的地形,適合船舶靠岸,有走私的可能,也是每個緝私司官員,皆需要了熟於心的事情。
福建海岸線漫長,若只論可供船舶停靠之港口,大大小小几十個,但顯然,適合船舶停靠,也並不意味著,就適合走私。
再猖獗,在如今的大恆,也不可能光明正大,也必然需要隱藏。
況且,海岸線漫長,很多地方,都是人煙稀少,人煙稀小,又意味著道路崎嶇,未經修繕……
顯然,適合走私之地,需要的,是可供船舶停靠之地,且道路通暢,而且還不能有太多人……
思緒重重,張煌言一夜無眠。
所謂順藤摸瓜,按圖索驥,與查一件事,皆是一樣的道理。
線索已有,順著線索一步步摸牌查探,一切,便終將有真相大白之時。
而走私之事,涉及的環節太多太多,涉及的人,也太多太多,根本不可能天衣無縫。
近一個月時間,從市舶司內部,再到走私之海岸……
儘管沒有調派任何市舶司官員士卒參與其中,僅僅憑著府中心腹下人的一點點查探。
那走私的恐怖利益脈絡,在張煌言眼中,已然消失了幾分神秘,隱隱約約的脈絡,儼然已顯雛形……
但走私脈絡龐大,避免不了露出馬腳,但同樣,順著龐大脈絡按圖索驥,同樣,也會避免不了留下痕跡,乃至,被察覺,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