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城防工事年久失修,邊鎮諸堡,廢棄者亦有不少。”

“按原定計劃,宣府邊關,能夠支撐二十天已是極限,如今堅持月餘,亦是超出了原定計劃。”

“後方宣府城延慶及居庸關皆為重鎮,如此長的緩衝時間,足以徹底完善守備計劃,擋住後金一段時間,應該不成問題……”

一眾軍機參謀圍繞軍情輿圖沙盤商議爭論,李修孤身立於大恆乾坤圖面前,紫荊關,居庸關,大同城,宣府城,喜峰口,遵化,薊城……

一個個如今戰事波及的重地映入眼簾,一處處戰局變化,雙方兵力佈局等等,一切的一切皆浮現腦海。

邊疆諸鎮,從來就不是單獨的存在,諸鎮之間,尤其是相鄰邊鎮之間,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

如宣府與大同,兩鎮無論哪鎮邊關被破,皆是牽扯全域性的變動。

破大同,可攻紫荊關,亦可迂迴進軍宣化,繞道居庸,同理,破宣府邊關,亦可迂迴大同,奇襲紫荊,乃至,斷他李修的後路!

若只是一支偏師繞後,倒也無妨,各地鎮守的衛所,足以讓其寸步難行,如入重圍!

但,這可不是什麼偏師,是後金舉國之力的大軍!

而且,在薊鎮,還有一支實力同樣不弱的蒙古後金聯軍存在,其統帥,則是近些年在後金草原名聲鵲起的多爾袞!

嚴格而言,就兵力規模而言,三路大軍,都算不上什麼偏師!

歷朝歷代,數萬鐵騎叩邊,便是天大的事情,如今,縱使是兵力最少的多爾袞部,也有數萬鐵騎!

任何一支,在任何一個王朝,都是足以動盪國家的兵鋒!

偏師一詞,不過是就局勢而言的一個名詞。

並不意味著,就可忽視這兩支偏師的威脅!

兩支偏師,足以肆掠邊鎮,各地精銳營兵皆是駐守要地,擔任主力作戰任務,皆被牽制在前線。

剩下的,也就只有軍改初步完成的衛所。

而這些衛所,在如今的局勢之下,職能可一點都不比肩負主戰職責的營兵要弱!

不僅僅肩負著軍屯這個如今大恆最為主要的財源,且還維持著地方穩定,鎮壓著那些心懷叵測之人,給這場戰爭一個穩定的後方。

若不動各地衛所,任由後金肆掠,那必然是各個擊破的下場,若調動各地衛所,抵擋這破關而入的後金大軍,那各地本就不穩的局勢,在無人鎮壓的情況下,必然徹底爆發!

各地居心叵測者,顯然,絕不會介意給他來一個狠狠的悲刺!

兩者,無論哪種,顯然,都將對他立足的基本盤,會有天大的打擊!

而調奉命來援的三邊大軍的話,這一次,好不容易創造出來的戰機,無疑會蕩然無存!

戰事,又會進一步的僵持!

目光流轉,李修之目光,最終定格在那一條橫在大同宣府之間的陽河之上。

“傳旨,命宣府,居庸關兩地駐軍固守,無旨不得出擊,命周遇吉部立即趕赴陽河,若後金迂迴繞道,則擋住後金,若後金進攻宣化,則裡應外合夾擊後金!”

言至於此,李修再次沉默,但眉宇間,卻是隱隱可見少有之糾結。

許久之後,李修似乎才有了決定,長吐一口氣,沉聲再道:“傳令,命山西,山東,陝西三省所有衛所,進入戰備狀態,隨時等候調令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