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他李修受皇恩,食君祿,不思報效,反行篡國奪位之事!”

“如此篡逆之輩,天地不容也!”

“如今天下,無數仁人志士揭竿而起,為大明而戰,皆是翹首以盼,等待著陛下號令天下,重整日月山河,復大明江山!”

壽王府中,血腥尚存,十數名錦衣衛安插於壽王府的探子,已然癱倒於血泊之中。

著黑衫的東廠番子,持刀佇立院中,肅殺盡顯。

大堂之中,群臣排列,有朝臣朗聲高呼,若有外人在此,定會是心驚膽顫,堂中所立者,盡皆是一些朝堂頂尖的大臣。

工部右侍郎範景文,大理寺卿凌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太常寺卿的吳麟徵,左中允劉理順,刑部侍郎孟兆祥,鴻臚寺卿施邦耀……

如今之朝堂,一干位居頂尖的朝臣,在這個特殊時候,竟有大半都匯聚在了這壽王府中。

此刻的壽王府大堂,就好似昔日皇極殿的大明朝議一般,壽王著大明天子袞服,高居首座,王承恩屹立一旁,群臣屹立堂中,為大明出謀劃策。

“五城兵馬司,鷹揚衛,工部六個匠衛,還有歷代先帝之諸多陵衛,皆是翹首以盼,時刻準備報效皇恩!”

“只待陛下一聲令下,數萬大軍,必將以雷霆之勢,奪回京城!”

“待京城奪回,天下勤王之師,皆在號令之下,改天換日,重複大明,亦在今朝!”

“蒙古,後金,皆已承諾,定將全力相助,擊破篡國賊子,重複大明山河!”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上奏訴說,言語之間,似乎大明山河重複,已是必然且註定之事。

朱慈烺注視著激盪之群臣,稚嫩之面容,卻是有些不符年齡的成熟,直到群臣言畢,皆等天子號令之時,朱慈烺才將目光挪至群臣之後,看似不起眼的毛文龍身上。

“毛愛卿,遼鎮大軍,可能及時趕赴京師勤王?”

天子聲音一出,群臣之目光,頓時匯聚而來。

感受著這群臣之注視,毛文龍亦是不禁一嘆,若是可以,他還真寧願在京城掛個虛職,老老實實的待著養老。

可,時局變化得太快,曾經的秦公,如今的大恆天子,雖依舊強勢恐怖,但……

如今之局勢,如此青史未有之驚濤駭浪,大恆這艘大船,他是真的看不到未來。

他毛文龍戎馬一生,未曾享受什麼大恆君祿皇恩,他,可不願給大恆陪葬!

但,重複大明日月山河,他也不覺得能夠成功。

如此天下局勢,內有群雄並起,外有強敵叩邊,強如秦公,也力有不逮,僅僅憑藉這些只知道耍嘴炮的文臣,要做到,恐怕也不太可能。

反恆復明的口號雖喊得響,但放眼天下,真正一心為了大明的,又有幾個?

恐怕都是幻想著群雄逐鹿,角逐那至高無上的天子之位吧!

這次若是功成,這小天子,恐怕也逃不了被權臣挾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下場!

思緒在這一瞬間流轉,最終,毛文龍亦是站出,朝小天子一拜:“回稟陛下,臣已經聯絡東江舊部,只待陛下號令,便立即與遼鎮裡應外合,攻破山海關李賊之軍,直至京城,勤王護駕!”

此言出,群臣亦是神色各異,有忌憚憂慮者,也有滿意者。

忌憚,自然是對毛文龍袁崇煥這等手握重兵的武人之忌憚,也有對未來的憂慮。

滿意者,自然是對有強軍勤王護駕的滿意。

畢竟,如今天下勤王大軍雖多,但大都集中在江南,遠水難解近渴。

北方雖也有,但都在李賊大軍的圍剿之下,自顧都不暇,又哪裡,能肩負起勤王之重任。

按他們本身預想,功成之後,若實在無法抵擋李賊反攻,那就進軍轉戰江南,統轄江南勤王大軍,攻破江南李賊大軍,劃江而治,大明山河重複,日後再圖謀中原。

但毛文龍的投效,卻是讓他們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