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域與草原 4000(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今年,天子顯然是沒時間了。
江南剛平定不久,西南邊陲尚且動盪,北方災情反覆,工程賑災數百萬災民尚需安排……還有便是對蒙古的分化瓦解。
當然,對如今大恆最重要的,卻也非是外部戰事,而是梳理內部環境。
自前明崇禎初年,到現如今即將邁入昭武五年,近十年時間,天下之動盪,兵鋒之徵伐,天災之綿延,幾乎從未停歇過。
如今天下一統,顯然不能再這般持續下去,最重要的,便是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與民休養。
換而言之,就是大恆的執政重心,要由征戰四方,鎮壓不服,轉為內部發展。
“教育,稅收,吏治,律法,錢莊金融?”
桌桉後,天子執筆,寫寫停停,腦海之中亦是無數念頭閃爍,規劃著未來幾年大恆的發展。
從他當初決心拔苗助長,將大恆硬生生從一個傳統的中央帝國,轉向邁向未來的新帝國之後,這個國家的發展,就徹徹底底走向了未知。
縱觀青史,無例可循,無可參考。
他都只能循著腦海之中有限的後世見聞,一點一點的規劃著,至於朝中文武大臣……顯而易見,也只能在他的規劃之中前進。
當然,他也不能確保他的所思所想,乃至所規劃,就一定是正確的,他也只能一點一點的試錯著。
就如順天府試行的教育體系一樣,從開始,到現如今,已經調整了不下十次,即將開展的稅收體系,也註定要在順天府試行,一點點的試錯調整,直至最終,改無可改,才會推行開來。
許久許久,天子才從無窮思緒之中回過神來,望著紙面上密密麻麻的規劃,天子也不禁揉了揉額頭,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
而且,很多事,都需要他以威權強制推行,如此,也就意味著,他必須時時刻刻盯著,才能避免威權強制帶來的反噬。
而這僅僅還只是國內,大恆,又怎麼能僅僅只侷限在傳統的漢地。
天子起身,殿中那一副大恆乾坤圖,已然又新增了不少新的地域。
以傳統漢地為中心,北蒙古,西北西域,西南緬甸暹羅諸國,比鄰朝鮮的倭國,以及江南那浩瀚無垠的海疆,臺灣,琉球,馬六甲,澹馬錫,呂宋,爪哇,印度……
若想要在海洋上形成不可動搖的霸權,那一片浩瀚的海域,這環繞大恆海疆形成天然環線的諸多國家島嶼,就當全部拿下,讓這片浩瀚的海域,成為內海!
要在陸地上形成霸權,當然,哪怕不成就陸地霸權,僅僅只是為了北疆安穩,也需要平定蒙古。
而這種平定,顯然不僅僅只是將林丹汗擊潰,畢竟,要將林丹汗擊潰,對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而言,顯然並不是什麼難事。
歷朝歷代,除了少數幾個軟骨頭的王朝外,其餘大都是在強盛之時把蒙古摁在地上摩擦。
當然,這種對蒙古之戰,大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迴而已。
究其原因,也只有一個,即蒙古特殊的地形,導致以農耕民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無法對蒙古進行有力的統治。
這一點,顯然被歷朝歷代所深刻認識,故而,從漢時起,中央王朝對蒙古的策略,即斷蒙古後路,一戰或數戰,徹底將蒙古草原上的民族打垮,乃至消滅!
而要斷蒙古後路,從這輿圖上,便可清晰看出,蒙古草原越往北,則越寒冷,在後世那科技發達的時代,西伯利亞都是人煙稀少,更何況在古往今來的這些時代。
也就是說,蒙古能夠生存的地域,只有西伯利亞,至漢地北疆這一個橢圓形地帶。
而新疆之地,亦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西域,就是這個橢圓形地帶,唯一的出路。
即,若中央王朝北擊,蒙古草原民族,能夠逃遁的地方,也就只有傳統意義上的西域之地。
故而,要徹底平定蒙古,必不可少的,便是對西域的經營,斷掉草原民族逃遁的後路。
而一旦中央王朝對西域有了實質性掌控,蒙古草原民族的衰落,亦是母庸置疑的必然!
如漢時匈奴,青史之上赫赫有名的張騫出塞,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聯絡西域之地的大月氏,與大月氏聯合,斷匈奴後路,兩面夾擊,徹底擊潰,乃至殲滅匈奴。
可結果卻很是無奈,大月氏並不願與大漢聯合,於是乎,從此,也就開啟了漢朝,對西域之地堪稱不懈的追求!
西漢時西域都護府,東漢西域長史府,造就了一漢當五胡的赫赫威名,於是乎,終西漢,東漢兩朝,草原胡虜,都不是兩漢的重要威脅。
哪怕漢亡,三國時代,草原胡虜,也沒能對漢地造成太大的威脅。
直到晉時,西漢東漢兩朝對草原的戰果,得不到後續維持,終究消耗殆盡,再加之晉的頹弱,也就有了後續的五胡亂華。
亂局一直持續到初唐,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雄才偉略,時隔數百年,漢土鐵騎,再踏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武則天時設北庭都護府,一南一北,將整個西域鉗制掌中,且唐時還歷史性的在西域收稅,維繫兩大都護府,也就是兩大建設兵團的開銷。
只不過,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掐斷,西域唐軍孤懸域外,依舊苦守了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