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朝堂各部,更是以從未有過的速度,便將稅務司的章程擬定。

而當稅務司的詳細制度擬定公佈,原本官場的動盪,對軍中將士轉業的反駁之聲,卻是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見兔子不撒鷹啊,這群人……”

天子輕笑,人啊,都是一個德行,利與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可是分得一清二楚。

就如這稅務司的成立與軍隊將士轉業制度這兩個政策。

稅務司的成立,是增加了朝堂的職權,這便是好處,好處吃進肚子裡,半句話都不說。

而軍隊將士轉業制度,則是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弊處,那就是吵得沸反盈天。

可當告訴他們,軍隊轉業的這些將士,經稅務學院培訓後,會填充至稅務司,各地稅務司皆要成立稅捕營,稅捕營按軍隊編制。

而稅務總司,則是隸屬戶部,隸屬朝堂!

吵吵嚷嚷的聲音,便立馬消失得一乾二淨。

其原因,自然很是簡單。

各府縣,皆設稅捕營,而稅捕營,則是按軍隊編制。

也就是說,雖名為稅捕營,且皆是官員編制,但實際上,就是一支支軍隊。

代表著文官們一直想要伸手,卻怎麼也伸不進去的兵權!

一個縣設一個稅務司,一個稅務司,下轄一個稅捕營。

整個天下,兩千多個縣,幾百個府,起碼是幾千個稅捕營,如此龐大的兵權,而且還是送上門的兵權,天大的好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對這些文官們,無疑已經很是清晰。

“稅務與教育……”

天子心中默唸著,稅務與教育,這兩項,對一個國家而言,太過重要,剝離出來,成制度體系,直屬中樞,未來修修補補一下,便可以說已經完成了皇權下鄉的最重要一步。

局面已經開啟,剩下的,就是穩步前進了,對基層縣衙權利的剝離,也可以到此打止了。

接下來,反倒是要強化基層縣衙的權利。

如增加縣一級的官員人數,逐步淘汰吏的存在,持續性打壓地方勢力。

如將縣一級之下的村鎮,納入統治體系,增加大恆對天下的掌控力。

如配合性的將教育體系鋪開,以及對科舉體系的調整,鑄造出屬於大恆的這一套選才體系。

如……

當然,這一切,得跟隨大恆的財政賦稅力量而行,準確的說,是量力而行。

意外之財,終究是無根之水,最終,還是得靠大恆的財政賦稅收入來支撐起這一切。

而當這一切都調整完畢,由他昭武帝主導的大恆新秩序,才算是真正定型。

而這個過程,註定會很漫長。

未來幾年,乃至十數年的執政重心,都將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