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兩月有餘,大同邊關的戰事,才終於結束。

遼國公特意帶人鑄成的京觀依舊高高的聳立在這片大漠戈壁之上,鏖戰數月的沙場,血腥尚在,戰火卻已平息。

大同邊關的城門依舊緊閉,各地來援的將士,亦是在遼國公的調遣之下陸續撤回。

大同戰事結束的軍報,亦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從大同飛速的朝京城而去。

北疆的戰事宣告結束,而南疆的戰事,儼然也已經進入了尾聲。

按照最開始總參制定的戰略,則是水陸並進,以泉州為戰略目標,四面合圍,一戰功成之謀劃。

後隨著對戰事的進展,以及偽明出乎預料的死守泉州之戰略,大恆平江南之戰略,自然隨之變化,靖國公統帥江浙大軍,與李定國統帥之江南,登萊,及鄭芝龍三部水師,封鎖海疆,完成對泉州的包圍。

另一路,則是以越國公為統帥,在收復兩廣之後,進軍雲貴,夾擊兩湖。

如此變化,等於就是將原本計劃先平泉州,滅偽明中樞,再平雲貴兩湖兩廣的戰略,改成了同步進行,徹徹底底的一戰功成!

如此之下,戰事的程序,自然是一分為二。

一在泉州,二在雲貴。

正如天子多次囑咐一般,平定江南之戰,重在維穩,對這場泉州之戰而言,從江浙而出,攻克福州,莆田,再到泉州,也不過兩府之地,而且還有水師在海疆協助,維穩起來,自然是簡單得多。

而對越國公這一路大軍而言,維穩,顯然就艱難得多!

從南昌而出,平廣西,廣東,再阻擊雲貴,夾擊兩湖。

涉及數省之地,每一地,皆是敗兵肆掠,且還有數不清對大恆敵視計程車紳地主助紂為虐,推波助瀾,戰事的程序自然一點一點變得無比艱難。

為此,儘管泉州還未攻佔,但這場平定江南之戰的重心,也幾乎已經轉移到了雲貴。

糧草軍械,兵將人馬,但凡支援,也幾乎都是至越國公麾下。

但在北疆蒙古大舉南下,再加之陝西動亂未定的態勢之下,支援無疑極其有限。

極其有限的支援,再加之綿延數省之地的戰線,以及偽明沐王府統率的雲貴大軍的猛攻,這場本意為進攻雲貴的戰爭,儼然慢慢轉變成了防守戰。

相比戰線綿延的雲貴之戰之艱難,陸地上僅僅跨越兩府之地的泉州之戰,無疑是順利得多。

當然,也慘烈得多。

自靖國公部攻陷福州後,生死威脅之下,喧囂的偽明朝堂,亦是少有的利索運轉起來。

在短短半個多月時間,便調集了近二十萬大軍雲集在泉州,哪怕兵將素質良萎不齊,但實實在在的兵力,還是給了南明朝臣們極大的信心。

尤其是在北方傳來蒙古南下,以及陝西動亂,以及越國公部受阻雲貴等一連串訊息後,更是加深了南明朝臣們的信心。

在這罕見的眾志成城之下,這座泉州城,竟在水陸封鎖,硬生生的扛住了十數萬大軍的猛攻。

鏖戰數十天,在這慘烈的攻防戰之下,整座泉州城,儼然已經成了人間地獄!

殘值斷臂遍地,整片土地已然染得猩紅,厚厚的血垢鋪滿了縱橫交錯的溝渠,就連護城河,都被染得通紅。

城牆更是殘破不堪,幾乎日夜不休的炮彈轟擊之下,隨處可見的坑坑窪窪,以及火藥包炸出的一個個大坑!

甚至,都有部分城牆段,儼然坍塌了部分,厚厚的血腥,幾乎鋪滿了泉州殘破城牆的每一處。

時至黃昏,戰事依舊激烈。

戰爭的程序,也從純粹的攻城戰,轉為了對幾處坍塌城牆處的爭奪。

雙方將士,皆是源源不斷的湧向泉州城那被轟踏的幾處城牆缺口,火炮轟鳴,火槍發射,一枚枚手榴彈模樣的轟天雷,肆意的在戰場各處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