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公權力倚仗的國有商行,是貪婪的,藉著前明以及大恆立國之後的亂世,再加之他這個天子,也需要這些商行的存在,來操縱整個天下。

故而,內廷所屬商行,就跟一張大網一般,已然覆蓋了大恆的方方面面。

私營的商行,體量小的,還可以夾縫求生,但如曾經晉商那般大體量的商行,在大恆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就如遼東昭武三年的商稅收入,據統計,百分之九十,都是來源於內廷所屬商行。

顯而易見,這樣的一個商業生態,顯然是極其不健康,也極其不正常,甚至,都可以說是畸形的。

內廷諸多商行的存在,在國家動亂之時,是穩定國家的利器,但,隨著國家安穩,內廷商行太過強盛,就是阻礙國家發展的存在了。

若再讓內廷商行發展下去,那就不僅僅是尾大不掉,再要解決,那無疑又會是一場天大的變革。

除了鹽鐵,糧食,軍械,錢莊這些國之根本外,其餘商業,天子更傾向於有限制的市場自由發展。

國營佔據主導穩定國家,民營繁榮市場。

顯然,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對內廷商行有所限制,制止其近乎無序的擴張,同時讓錢莊商行更加正規,更加成體系!

“呼………”

思緒流轉之間,天子亦是長吐一口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源於他的糾結。

他既想保證錢莊商行的良性發展,不願朝堂文官插手進這錢莊商行,讓天子對錢莊商行有著毋庸置疑的控制力,給後世帝王留下鉗制天下的重要手段,更不願看到因錢莊商行屬於內廷,而導致的後宮干政,宦官勢大。

這一個魚和熊掌,顯然不可兼得。

想要徹底避免某些禍患,就必須捨棄一些東西。

就好比,他若想避免後宮干政,避免宦官勢大,就必須,讓錢莊以及商行的主導權,不在內廷轄制之下。

不然的話,以後宮之權,以宦官職權,輕而易舉,就可影響到內廷管轄的錢莊商行。

而錢莊商行不屬於內廷,在他手中,雖然不會影響什麼,但後世之君,可就難了!

而且,宦官,至少在地方,沒有家族利益牽制,皇帝,就是主子,在皇權之下,會盡心盡力為主子辦事。

但官員,而且還是這個時代的官員……

官商勾結,做空倒賣,顯然並不是什麼難事。

歷朝歷代的鹽鐵官營,最終都糜爛到了什麼程度,就是很清晰的證明!

有明一朝,為何但凡不走尋常路的帝王,都喜歡外派宦官!

雖說宦官們確實做出了不少不法之事,但最終的目的,還要為了給皇帝弄錢!

在這個時代,皇帝沒有錢,還沒有弄錢的能力,就談不上有為,也不可能有為!

但,後世之君願意有為還好,若是無能且昏庸,掌握這財,搞不好還是禍事!

一切的問題根源,都很是清晰,但……這些問題,卻根本不可能根治!

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但這治標,卻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

稍有鬆懈……

就是糜爛!

鬆懈時間一長,糜爛蔓延,國運,就必然不可逆轉的走下坡路。

縱使出明君名臣,也只能短暫的迴光返照。

“若是,如後世那般……”

天子腦海之中,卻是再一次想起後世的特殊國情制度……

……

------題外話------

抱歉,今天有事,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