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內閣諸臣入宮。”

天子將手中奏本放下,緩緩出聲。

“老奴這就去。”

王五領命,告退而去。

天子起身,最終於那一副大恆乾坤圖之前停下步子。

“賑災……”

天子此刻,思緒卻不在如何平定江南之上,反倒是再次紛飛至這些年的天災之上。

若小冰河時期不消退,天災是避免不了的事,而這個時代,對天災的承受能力是極其有限的。

有災,就必須賑災。

但自古以來,天災,意味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但對某些人而言,天災,就是一場盛宴,一場層層分潤貪墨的盛宴。

再嚴苛的管束,也不可能禁絕這種貪汙。

就如這昭武三年,如此耗資巨大的賑災,其中絕對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某些人的口袋之中。

他這個天子,能做的也不多,只能儘可能的嚴格監督,然後查到了,再殺豬。

而自古至今,賑災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以工代賑。

召集災民,行工程之事。

某種意義上,和後世的大基建並無太大區別。

後世之大基建,在於拉動內需,振興經濟。

而這個時代的以工代賑,亦是可以看做古老的大基建,只不過最終的目的,是在於能夠讓賑災的糧食,真正到需要的災民手中。

“修路,興修水利,治理河道……”

天子輕喃自語,這些他想要做的大基建之事,事實上,和以工代賑的工,是同一件事。

而這些基建之事,只要成體系有組織的去做,毫無疑問,必然大大增加百姓們對天災的承受能力,也必然振興一地。

而且,有了水泥的出現,從前許多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之事,亦是有了解決的可能。

而徵發徭役行工程之事,與以行工程之事,行賑濟之實,這可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錢糧啊……”

最終,天子輕嘆一聲,目光卻是再次定格在了江南之地上。

實際目的為賑災的以工代賑,都耗資如此巨大,那實際目的為工程之事的基建,賑災都成了順帶之事,耗資必然更加巨大。

以目前大恆的財政,顯然支撐不起大規模基建之事,哪怕只是單純在災區行基建之事,也支撐不起!

若真要實施的話,必然是得靠那抄家所得錢糧來支撐。

雖說也算是財富再分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但抄家所的,終究是不可持續的一次性收入,總有耗盡之時。

最終,還是得指望一個良好的財政體系,來支撐起這些種種大策。

毫無疑問,如此這般的話,平定江南之事,就必須早日挪上日程。

思緒至此,天子亦是搖頭輕笑,繞來繞去,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

這江南亂了這麼多年了,也確實該好好梳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