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這京城,似乎已然成為了常態。

自前明崇禎登基,到現如今大恆昭武,這座京城,似乎,就從未平靜過。

這才剛剛開始的昭武三年,亦是如此。

從昭武二年年末掀起的孔府輿論風暴,至昭武三年三月,徹底爆發。

數百士子跪倒皇宮午門,請願諫言。

風暴開啟,事情的走向,卻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內閣首輔,次輔,以及兩位閣臣齊至午門,直接讓這場風暴,虎頭蛇尾的結束。

民間市井還在為此而議論紛紛,朝堂卻如統一思想一般,錯綜複雜的關係脈絡,亦是開始發揮作用,一個個頗有背景聲望計程車子,嘴巴亦是緊緊閉上,沸騰的輿論,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便只存在於老百姓茶餘飯後的閒談之中。

可還沒待百姓士子們從這一場風波中反應過來,所謂平地一聲雷,一場足以讓天下震動的風暴,再次降臨。

天子下旨,責令三法司徹查民間流傳之孔府罪證,還聖人清名!

刑部,內閣閣臣齊聚,內閣首輔來宗道手中握的,儼然是這一道天子聖旨。

“還聖人清名……”

來宗道搖了搖頭,心中也不禁一嘆。

天子說的,是還聖人清名,可沒說,還衍聖公清名,還孔府清名。

這衍聖公,在大恆朝,不會存在了!

幾位閣臣對視一眼,卻也都沒有多言半句,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必須堅定不移,兩面三刀,從來都沒有好下場!

“誰去山東?”

沉默許久,來宗道才打破了沉默,目光亦是在三位閣臣身上流轉著。

“我去吧!”

話音剛落,楊嗣昌便第一個出聲。

來宗道頗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楊嗣昌,又瞥了一眼神色淡然的劉起元,隨即點了點頭。

“行,就由楊閣老你去。”

說完,來宗道瞥了一眼殿中進進出出的錦衣衛,還有那一摞摞堆積的卷宗,擺了擺手,也沒再多說,便朝刑部衙門內堂而去。

如此,劉起元亦是邁步而去,徒留楊嗣昌陳奇瑜兩人佇立原地。

“這可不是個好差事,楊兄,你這次太急躁了。”

陳奇瑜搖了搖頭,瞥了一眼離去的劉起元:“這次,楊兄你估計得罪了這位次輔大人了。”

“得罪就得罪唄。”

楊嗣昌滿不在意:“今日不同往日,現在,可不是前明瞭。”

“咱們這些前明舊臣,一不是陛下親信,二對大恆無半寸之功,若還不抓緊機會效死力……”

說到這,楊嗣昌也沒再多說,擺了擺手,便朝殿外而去。

陳奇瑜此刻卻是面色凝重,他發現,他竟然忽略瞭如此重要的一點!

大恆之立,首功在武勳!

武勳論功之後,便是如今這內閣首輔次輔!

他們,一非親信,二無寸功!

只是因為當今天子還需要前明這個體制!

他卻身陷局中,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是他自己辛辛苦苦從下面爬了上來!

他憑什麼立於新朝,高居內閣?

就因為他是前明的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