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個意志,一個聲音(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光啟道:“農時,商賦,改革,新學。”
“農時,商賦,改革,學生都明白,但這新學……敢問大人,何為新學?”
閻應泰再問,眾進士亦是隨之看了過來,顯然都對這個名詞,頗有不解。
“聖人之學,教化天下人禮義廉恥,為秩序道德之學,而新學,則是自然之學。”
“先賢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物皆有至理存在,而新學,則是探尋萬物至理的一門學問。”
說完,徐光啟環視一眼依舊頗為不解的眾進士,也沒再過多解釋,培訓之期三月,有足夠的時間,給這群士子灌輸新學的種子。
天子的用意他自然清楚,並非指望這些士子如武學那些學子一般,去研究新學,而是讓這些士子瞭解新學,支援新學。
從而潛移默化的改變世俗的觀念。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新學,得拿出能夠站得住腳跟的成果出來。
一個能夠改變天下的新學成果,比費勁心機推廣千萬次,都要有效得多。
如那遲遲未有進展的栓動步槍,如武院工科裡的那些看似天荒夜譚,卻又愈發有事實與理論支撐的幻想!
只要任何一個成了,新學,便足以順理成章的由小道,轉為堂皇大道!
徐光啟思緒紛飛,而被引領入錦繡閣的眾士子,卻是議論紛紛,議論的主題,自然就是徐光啟口中追尋萬物至理的新學。
對絕大部分士子而言,聽到這句話,心中下意識湧出的念頭,便是妖言惑眾!
但,在這皇宮之中,光明的前途近在咫尺,也沒誰敢造次,但一股質疑的暗流,卻也在這錦繡閣中,開始蔓延。
修身治國平天下,苦讀聖賢書計程車子們,還沒經歷漫漫官場的消磨,菱角正直分明之時,可還沒喪失質疑,乃至奮起的勇氣!
而在眾士子議論紛紛之時,在這京城,大恆朝堂,大恆天下,那如利劍高懸於天下一年有餘的改革之勢,亦是在經歷了無數波折之後,距離徹底落下,已然只差臨門一腳。
昭武三年,八月初一。
清晨,薄霧。
這一次的午門之外,氣氛尤為肅穆。
往常朝議,在京之官,往往都不需要全部出席,而各地巡撫督師,那更是數年難得一見,很多從上任至任期結束,恐怕都難至京城一趟,更別說上朝了。
而這一次,午門之外,京官的隊伍,從未有過的龐大,朝臣,京官,各地巡撫。
而武勳一側,亦是近乎全員匯聚,大恆立國數載,冊封武勳兩百八十三名,而此時,除去鎮守江南各要地的五十三位武勳,其他武勳,盡皆匯聚於此。
不同於往日的桀驁肆意,這一次,似乎也是察覺到了氣氛的肅穆,武勳一側,眾將帥也皆是佇立不語。
顯然,誰都知道,這一場匯聚了整個大恆上層文武大臣的朝議,是為何事。
數百文臣武將,或許各有想法,但在這昭武帝的意志之下,在這些年的無盡血腥之下,什麼想法,都得深藏。
在大恆,在這昭武一朝,只有一個聲音,也只有一個意志。
至少在現如今,大恆天下,明著違逆這個聲音,違逆這個意志的人,都已經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