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落後就要捱打!4600(第1/4頁)
章節報錯
“參見陛下!”
試驗場上,更加濃郁的硝煙味中,眾將士匠人拜倒高呼。
“免禮吧!”
天子瞥了一眼站在匠戶一側穿著布衫,頗為不起眼的徐光啟,隨即目光流轉,定格在場中將士手中的諸多火器上。
天子招了招手,幾名手持火槍計程車卒,便立馬小跑而來。
“幾位愛卿,可看出了這幾把火槍的不同?”
天子轉頭,看向身旁的幾位內閣大臣。
這個問題,倒是讓幾位閣臣一愣,隨即,來宗道劉起元亦是下意識的看向了陳奇瑜楊嗣昌這兩位都有過領兵作戰經驗的閣臣。
楊嗣昌猶豫一會,才走到將士面前,環視一圈,才緩緩出聲道:
“這應該是……突火槍,是宋時出現的,是用竹管做為槍管,這應該是
火銑,是元時改進的,將竹管改為了鐵管,這是火銃,是前明太祖起事之後,改進的火銃,種類挺多的,這應該是其中一種……”
“這把的話,是前明嘉靖年時,仿西夷番銃而製作的鳥銃,採用火繩點發,大大提升了火銃威力與便捷,所謂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說的便是鳥銃。”
“這把,是魯密銃,是前朝萬曆年間,魯密國(土耳其傳入前明,由當時的中書舍人趙士禎仿製,交於前明兵部,工部,刑部,等各部官員驗核,最終確定魯密銃無論是便捷,還是威力射程,都超過了鳥銃。”
“會審報告建議上奏前明萬曆皇帝,隨即前明萬曆皇帝下旨,所制車銃式樣隨發京營,依法成造,責令官員加以教演,傳示各邊,以究其防邊制虜之。”
“與此同時,同時還研製了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
似是說到自己的專業之處,楊嗣昌侃侃而談,兩眼放光,隨即,便快步走到下一柄火銃面前,端詳片刻,心中,便有了決斷:“這一把的話,是陛下您在崇禎元年,責令軍械司研製,將火槍原本的火繩擊發,改為了燧石擊發。”
“如此改動,大大減少火繩擊發明火出現帶來的隱患,也大大簡化了操作火銃的步驟,同時消除明火存在後,還可讓火槍陣列更加密集,火力更加洶湧,在多段射擊之時,也讓火槍陣列,真正擁有了正面對抗騎兵的能力。”
“這一把的話……”
望著這一把和燧發槍頗為相似的火銃,楊嗣昌卻有些看不懂了。
之前的幾把火銃,都是已經出現過的,每一把,較之上一把,都有進步,這把,放在燧發槍之後,顯然,不可能與如今普遍裝備的燧發槍是完全一樣……
但問題是,他還真沒見過。
楊嗣昌疑惑,天子卻是沒有解釋,反倒是揮了揮手,那名持火銃計程車卒,便猛的轉身,半蹲下身,操作起這柄火槍起來。
見此,楊嗣昌亦是瞪大了眼睛盯著這名士卒的操作,沒有以往的火藥帶,更沒有以往的彈丸袋,只見士卒從垮於身側的一個小盒中,拿出了一枚約莫手指大小的紙皮圓筒,放嘴中一咬,紙皮破裂,紙皮中的火藥,亦是清晰可見的顯露而出。
隨即,士卒便將紙皮中的火藥倒入槍管,隨即,又將剩下的紙皮,一同塞進了槍管之中,然後,便是正常的燧發槍操作了,用捅條捅實,扣動扳機擊發。
這一幕場景入眼,楊嗣昌亦是兩眼放光,豁然開朗。
用紙包住火藥與彈丸,等於就是將原本先倒火藥,再倒彈丸的操作,合二為一,又將火槍的操作步驟,直接省略了一步。
他也算是久經戰爭,自然無比的明白,在戰場上,本就堪稱利器的燧發槍,操作步驟再次縮減,意味著什麼!
“臣,明白了。”
楊嗣昌朝天子一拜。
“明白了什麼?”
天子隨口問。
“此銃將裝藥,裝彈,兩個步驟合二為一,再一次的簡化了燧發槍的操作步驟,於戰場而言,堪稱決勝之機!”
楊嗣昌連忙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