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真正的東風!(3400)(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任何事情,涉及到自身利益之時,再好的事,對人而言,都是壞事。
縱觀古今的改革,都是犧牲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填補絕大部分人的利益。
他的改革,則更是徹底。
犧牲所有既得利益者,來彌補未得利益者。
反對者自然很多很多,但他從不會因部分人,而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正如反對者的主要群體,地主士紳!
其中有堅決反對者,有煽風點火者,自然也有為國為民者,哪怕只是少數,但改革這件事,本就是少數有志人壓制多數人,從而惠及天下人的一件事情。
他這個天子,則是以強權為倚仗,驅使著這少數人去做這改天換地的大事。
當然,這只是下下策,畢竟,哪怕誰都知道,改革完成之後,於國於民,是好事,但,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實則是一個偽命題。
在這個時代,大明養士數百年,早已養成了文人士紳的一些獨特風骨。
皆以名為重,名可謂大於天!
哪怕是再怎麼無視王法,再怎麼壓榨百姓計程車紳地主,最多,也只會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顯露自己的黑暗。
在堂堂正正的明面上,道德高尚,才是被人尊敬的存在,不然的話,這種士紳地主,在各地,絕對存在不長久。
畢竟,絕大多數文人,在這個時代,大都是自詡清高,又豈會看得上名聲狼藉的王扒皮,順手來個破門滅族,撈一波青天大老爺美名的同時,還能添一波政績,豈不是美哉。
而這改革,改完之後,哪裡好?
一個偽命題之下,根本沒有答案。
你說改革好,我也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說改革是禍國殃民之策。
誰都能說個子午卯醜出來,誰也指不出半點不是。
但若是有堂堂正正的事實,證明改革,確實是利國利民。
這樣的話,那些居心叵測,當著婊子還要立牌坊的人,在這絕對政治正確下,可就得把嘴巴閉牢了。
名,這個東西,有天大的好處,自然,也就有天大的束縛。
在之前,李修一直做的,便是讓錦衣衛在各地用各種手段宣傳改革好處,什麼戲班子,酒樓說書的,什麼告示……
種種手段數管齊下,就是要告訴所有百姓,改革,對他們,是有好處,別被人矇騙煽動,同時,也是準備利用這次改革,破除各地士紳對於各地的掌控。
如今,這市舶司關稅,顯然又是一把利器!
三個月,六十萬兩!
一年,便是二百四十萬兩!
他記得沒錯的話,昭武元年,各省動亂的情況下,不算各個軍政一體之地,總計所收小麥只有三十三萬石,糧只有區區兩百萬石,而銀,竟只有區區一百一十二萬兩!
縱使不算各處軍政一體之地,不算各個實土衛所,這賦稅之地也還有數省之地,如北直隸,山東四府,河北三府等等幾乎小半個北方!
如此龐大的地域,朝廷竟只有這麼一點收入,要知道,同樣是昭武元年,軍改完成的情況下,光是各地衛所屯田,在去除養活百萬軍日常及作戰所需的糧食後,竟還結餘了三百餘萬石糧食!
而各鎮軍政一體之地,也是昭武元年,如京城三鎮的軍政一體,哪怕是戰亂不休,自身維持軍力,修補城防種種耗資巨大之下,也上繳了糧食約一百萬石,銀兩百餘萬兩!
也正是因為這些非前明統治體系的結餘和上繳,才支撐起來當初如此天下大亂,且天災不斷的情況下,整個北方的穩定。
要知道,昭武元年一年,光是陝西一地,免稅數年,沒有任何賦稅收入還不說,光是撥給的賑災錢糧便達到了百萬石之多!耗費錢銀更是超出了百萬之數!
這還僅僅只是陝西一地,這個小冰河時代,天災不斷的,可不僅僅只是陝西!
完全可想而知,在這個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的時代,要維持整個大恆天下的穩定,還要應對內憂外患,南征北戰,耗資有多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