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他只需稍稍施點善政,便足以獲得這些百姓的擁戴,只要他想,在這份擁戴之下,他也可輕易透過統治機構,呼叫這遼東數十萬百姓的民力。

但若是遼東這些百姓過得富裕,生活無憂,他要得到這些百姓的擁戴,要想呼叫這些百姓的民力,那可就不是每家每戶發個幾鬥米能夠得到的!

那必然需要付出更大的統治成本,也增添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故而,一國統治,從來就不是民富國強。

而是需要民弱,國才能強!

當然,這個弱,自然也需要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

如現如今,要弱民,自然無比之簡單,但隨著時代發展,這個弱民的弱字,自然,也需要與時俱進。

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百姓生活逐漸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得富足,民智已開。

再要弱民,就不是單純且粗暴的壓榨了,而是需要朝廷用各種隱藏在暗處的手斷來讓絕大部分百姓奔波,匍匐生計,如此,才能以最低的統治成本,獲得更大的民力!

當然,手段只是手段,民智已開的話,自然不難被人發現,而這,意識形態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了。

商君馭民五術,與其是說變法讓秦國強大,成就秦之暴政,還不如說,是對人性統治之下的一個總結定論。

只要還是人還存在,這個定論,便不可能改變。

而他為統治者,尤其是還是在這個時代,縱使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改千古之弊病,但最終,也還是得迴歸精英治國,壓榨民力的這一套。

這是不可更改的歷史規律,只要人還存在,便不可能被改變。

縱使一時扭轉,也必然會重新迴歸這個規律。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亦或者未來。

或許,他唯一不同的,便是他這一套,事實上雖也是統治壓榨,但至少,在他的手中,他會讓百姓,過得更好一些,生活,也能有希望一些,也會盡全力,去要求官員精英,對百姓,更好一些。

而不是讓這些百姓,渾渾噩噩,便是一生。

除此之外,他也無能為力。

他也是人,扭轉不了必然的歷史規律,也改變不了所有人的人心。

重重思緒流轉,李修長吐一口氣,吐出兩個字。

“賞錢!”

“遵旨!”

身旁王五領命,一個個裝滿銅錢碎銀的托盤,便被諸宦官端著,將錢銀灑向眾百姓。

一時之間,秩序驟亂,百姓哄搶錢銀,但萬歲之高呼,卻是無法的山呼海嘯起來。

“傳令全軍,回京途中,無戰事,不得擾民,不得踏田,違令者,軍法從事!”

旨意再下,諸將領命,天子未曾多言,策馬而動,因接受百姓朝拜而緩緩前行的隊伍,亦是驟然加速,從瀋陽而出,朝京城方向奔湧而去。

來時不過京軍禁軍數萬將士,回時,因山海裁撤改制,遼東平定,原駐守山海的四營京軍重歸建制。

這支浩浩蕩蕩的凱旋隊伍,亦是膨脹之十數萬大軍!

在這個因改革而人心動盪之時,攜大勝之威,入關凱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