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抽絲剝繭 4000+(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此時,在瀋陽皇宮,天子,亦是同樣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三個月內,肅清遼東頑抗之殘敵!”
至於徹底肅清整個遼東,縱使如今數十萬大軍雲集遼東,天子也沒有這個信心。
白山黑水之間,縱使後金經營了數十年,如今主力已滅,剩下的,就只是一些小部殘敵,和一些逃亡的女真族人。
浩瀚的遼東,大都還是荒無人煙之地,女真本就起於蠻荒,幾十數百人,隨便找個嘎達角落一躲,搜捕的成本太大太大!
如今當務之急,就是肅清各地頑抗之女真殘敵,建立起大恆對遼東的統治秩序。
至於那些逃走的殘餘,待到對遼東的統治秩序走向正軌,除非徹底逃離遼東,不然的話,顯然逃脫不了消亡的結局。
“祖大壽降了,袁崇煥自刎,讓部下投降,這兩人,倒也默契!”
瀋陽皇宮之中,李修翻閱著軍情奏報,卻也忍不住輕笑出聲。
自瀋陽攻陷後,放眼整個遼東朝鮮,真正大規模反抗的,也就只有一直圍而不攻的錦州城,以及敗退朝鮮的袁崇煥了。
如今,兩人一死一降,這場打了近一年的戰爭,無疑已是徹底接近尾聲,剩下的,就只是一些追剿殘敵的事情。
以及,他最為重視的改革,當然,在這已經將舊秩序徹底推倒的遼東,不能說是改革,而是叫重建秩序!
重重思緒流轉,李修亦是緩緩放下了手中的軍情奏本,目光定格在殿中懸掛的遼東輿圖上。
一切舊有秩序皆被徹底摧毀的情況下,自山海關而出,整個遼東,如何推行土地改革,財稅改革,如何建立有效的統治秩序,這些,已然不在他的顧慮之中。
畢竟,無論是財稅改革,還是土地國有改革,亦或者人才培養,他都為此準備已久。
當初秦公府的錢莊商行成立,武院民科的出現,對朝廷官員的拉攏,皆是為了這場改革。
而如今戰事幾乎結束,大軍依舊頂著巨大的後勤財政壓力,留在遼東,顯然不止是為了各地的一些殘敵。
若真是為了殘敵,留下一支偏師,再以一員大將鎮守,便足以保證遼東的穩定。
他如此做的最終原因,就是為了這場改革。
縱使有著後世的見識存在,但,這是一場即將涉及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改革,將奠定整個國家民族數百年的命運,由不得他不小心。
自古至今,任何一場改革,都不是當權者一聲令下,就可徹徹底底的貫徹落實,是需要整個統治階級齊心合力,去貫徹執行落實!
大軍駐紮於此,他這個大恆天子,脫離京城中樞,久久坐鎮於此,就是為了時刻把握改革的方向,監督威懾所有參與進遼東這場改革的官員。
他從來不敢高估人性,縱使這次改革參與的主體,都是他他親手培養出來,並且精挑細選而來。
一片舊有秩序被徹底推倒的土地,雖是重建新秩序大好時機,但何嘗又不會居心叵測者肆意施加影響,借改革之名,中飽私囊的大好時機!
他親自坐鎮於此,大軍駐紮囤積於此,就如一柄鋒利的利劍,懸於所有參與此場改革之人的頭頂!
這場改革,關乎大恆的國運根基!
誰敢阻攔,誰敢陽奉陰違,暗中使壞,他就敢砍誰的腦袋,誅誰的九族!
後金女真這麼一個龐大的族群,都殺得只剩下幾隻小貓小狗了,內部蛀蟲,他又豈會在乎殺上幾個或者一群!
“陛下,除錦州外,遼鎮百姓已經統計清楚了。”
正當李修思慮之際,匆匆走來的王五,亦是打斷了李修的思緒。
“多少?”
李修問。
“回稟陛下,初步統計,只有有六萬一千八百餘戶,口二十萬八千餘人。”
王五恭恭敬敬的將冊子遞到李修面前,低聲彙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