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章 一柄雙刃劍!(第2/3頁)
章節報錯
皇親屬於外戚家族全家自殺超過一百多家。
另有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以殉國。
自殺官員者更是眾多,大江南北,除了青史記載的數百人外,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
難以統計。
甚至,都有史料記載,當時北京城內,自殺殉國的百姓有幾千戶!
要知道,那還是在被折騰了十幾年後的大明,更別說他篡位的這個時期了。
如今小天子尚在,為此而殉國的,自然少有,李修不用想都知道,那些鐵骨錚錚的大明忠臣,或許都是抱著留待此身,待時局驟變,再報效皇恩的想法。
縱使如今這般沸騰局勢,真正暴露出來的,恐怕也是少數,甚至,絕大部分攪風攪雨之人,都是居心叵測之人。
真正的隱患,還深藏在繼大明而立的大恆深處,如附骨之疽一般。
種種思緒流轉,李修似是想到了什麼一般,瞳孔驟然一縮,手亦是緊緊握住劍柄。
許久許久,李修似乎才緩過神來,目光不經意的劃過輿圖上遼東那苦寒偏僻之地,以及朝鮮那窮鄉僻壤……
他腳下的皇宮,曾經也是窮鄉僻壤之地,天下財源之地的江南,曾經也是蠻夷之地……
這種文明的擴張發展,從來就不是統治者一聲令下,所有人就會乖乖的到蠻夷之地去奉獻一生的。
這也是為何歷朝歷代,外最開始,疆域無比廣闊,但後來,卻逐步縮小。
原因與它,只因統治成本太高,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就好比遼東這苦寒之地,維持統治的成本,遠遠高於統治之下帶來的收穫。
而造成這般原因的,要麼,就那片土地上的人,難以歸心,要麼,就是土地環境原因導致。
這兩種原因,顯然都不是統治者一聲令下,便能夠解決的,縱使解決,也需要為此付出昂貴的統治成本,且還是看不到回報的那種,一直輸血維持,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有所收穫。
這對任何一個王朝,顯然都是不太可能之事,也是任何一個王朝,都負擔不起的事情。
但,縱覽古今,就不難發現,縱使是蠻夷之地,但只要與人利益相關,就不缺人為此奉獻付出。
就如衣冠南渡,拉開了開發江南的序幕。
這是晉朝自願的嘛?
顯然不是,若晉朝能夠守得住中原,有其他路可走,還會如喪家之犬的逃到江南,然後為了維持統治,費勁心機的開發江南嘛?
顯然不可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或許會有人做,但,漫長時間的吃力不討好,顯然,沒有蠢貨會去做。
縱使會有統治者有極其長遠的眼光,對南方上心,想要開發,但,那註定也是一個無比漫長的時間。
畢竟,與自己無利益關係,又有幾個,會為了蠻夷之地的開發,而無私的奉獻付出。
故而,從古至今,文明的擴張,皆是時勢所至。
如最開始的分封,為了自己的權利,自然會盡心盡力的開發自己的領土,如被迫的衣冠南渡,為了王朝的存續,也只能盡心盡力的開發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