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棋手與棋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畢竟,縱使是當初天子腳下的京營,在大難臨頭之際,兵將亦是十不存一。
各地衛所,自然只會更爛。
就好比薊鎮,宣府,大同,這三邊重鎮,清查整肅之前,賬面上的兵力已然達到四十餘萬,清查過後,亦是隻剩下不到十五萬。
而這三邊,還是他李修從崇禎初年就開始經營佈局之地,有著那佈下的近十萬營兵存在,這都是如此結果,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爛到了什麼程度。
二十有一,便已是最好的結果。
如此,清查過後,看似天下兵馬已然逐步盡在掌控,但短時間內,能夠動用的基本盤,還是隻有當初那數十萬營兵。
唯一的好處,或許就是將原本佈局各地,用來穩定局勢的心腹精銳,可以抽身而出了,不至於被牽制在各地,難形成合力。
目光在輿圖上飄忽許久,李修才緩緩挪轉目光,最終亦是定格在了登萊一鎮之上。
手中所握的,儼然便是登萊巡撫盧象升的調令。
由登萊巡撫,登萊水師都指揮使,晉升至禁軍都指揮使。
調令已然擬定完成,差的,只是從他手中發出而已。
顯然,從目前遼東局勢而言,驟然換將,並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遼東如今雖已恢復平靜,但,誰都看得出來,這平靜,只是暫時的。
朝鮮已事實性滅亡,後金扶持的傀儡朝鮮王,已然向後金俯首稱臣。
整個朝鮮,雖說一片沸反盈天,但,在如今這個時代,沸反盈天,顯然難以對後金遼鎮造成太大牽制。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什麼人道主義可言。
殺戮,才是主旋律。
一城反,屠一城,一地反,屠一地!
出自黑山白水的後金,沒有什麼禮儀規矩的束縛,殺起人來,可沒有任何顧忌。
如今,遼東之所以平靜,不過是後金遼鎮久戰之後的暫時性休整而已,待到從朝鮮身上,吸了足夠的血,必將再次攪動風雨。
這種情況下,將熟悉遼東局勢的登萊水師巡撫調走,很明顯,是一個不智之選。
但,一個進士出生,且在軍中有著頗大威望的武勳……
在如今這個特殊至極局勢下,顯然,完全是極為不錯的選擇。
畢竟,如今的勇衛武勳,除了他李修是毋庸置疑的掌控者外,他之下,第二梯隊,便是四位世爵侯爺。
一是破虜侯徐楓,為三邊總督,坐鎮一地,手掌薊鎮,宣府,大同三邊重軍。
二是三邊總督懷安侯周遇吉,為陝西三邊總督,掌陝西三邊大軍。
三是名義上江南軍改巡查總副使,如山侯嚴順,事實上,統轄著如今江南的所有兵馬。
四則是忠義侯趙武,如今的山海鎮督師,鎮守山海關,統轄山海重兵。
而這四位侯爺之下,軍功最盛的,便是那肅毅伯盧象升,為登萊巡撫,統轄登萊水師。
再下一個梯隊,便是那分佈大明各地以及京城的眾多武勳。
顯然,盧象升,因李修的偏愛,再加之其軍功,在勇衛營勳貴之中,可以說是獨一檔的存在。
而這獨一檔的存在,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是一個金榜題名的進士!
“呼……”
思慮之間,李修長吐一口氣,注視著手中的這封調令,亦是忍不住輕笑一聲。
難以想象,這大明朝,文武同心,縱使面對百難,亦是盡心盡力的朝一個方向使力,這種堪稱絕無僅有的場景,竟然出現在了這種事情之上。
也就他知道,為了這個調令,他麾下那些將領暗地裡出了多少力,那太后,那些文臣,又為了避免自己察覺,謀劃了多少,廢了多大的勁!
只不過,有人是棋手,有人自以為是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