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都告破,朝鮮王李倧死於亂軍!

這個訊息,在抵達京城之後,對市井鄉野的百姓而言,不過是多了一點閒暇之餘的談資,但對朝野官員而言,卻是如一道晴天霹靂, 震得朝野上下,滿朝官員是有些懷疑人生。

後金遼鎮兵鋒進攻山海關無果,改變方向,攻伐朝鮮,這些自然是眾所周知之事。

在朝臣們看來,這無非又是一場當初的朝鮮之戰的翻版而已。

縱使如今漠南蒙古不堪用, 但以山海關及登萊之兵力,以及以往的戰績,怎麼看, 護住朝鮮還是綽綽有餘的。

更何況,遼東的戰爭,一向都是秦公親自安排的。

怎麼想,似乎也不可能出現這種近乎亡國的結果!

可現在,事實竟還真是如此!

重兵囤積的遼東,朝鮮竟然被後金打得亡國了!

怎麼可能?假的吧!

任何一個瞭解遼東形勢的朝臣,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都是忍不住發出了疑問,皆是難以置信。

孫傳庭聽著下人的彙報,亦是滿臉難以置信。

遼東形勢如何,他為兵部尚書,縱使如今對兵事的影響已經近乎於無,但知情權,他自然還是有的。

山海關本就屯兵近五萬,再加之薊鎮兩萬大軍始終未曾撤回。

而登萊水師, 建制有三個水師大營,共計三萬餘水師將士,縱使調走一營水師開赴江南,但也還有一營,且,東江毛文龍放棄職權進京,東江兩萬餘將士,亦是納入了登萊管轄。

縱使因之前大戰,兩鎮兵力有所損傷,但,山海登萊兩鎮,八九萬大軍,亦是有的。

如此規模的大軍,若說進攻後金,覆滅後金,那自然是不可能,但各路出擊,護住朝鮮不滅,自然是綽綽有餘!

如今遼東又無大敗之訊息傳來,朝鮮,怎麼可能被滅?

“秦公,你這是準備幹什麼?”

孫傳庭喃喃自語, 滿臉不解。

在如此重兵之下, 朝鮮還能被滅。

那就只有兩個可能,要麼,山海登萊兩鎮通敵,養寇自重,要麼,就是秦公故意放任之。

可,山海登萊兩鎮,會出現通敵的情況嘛?

這無疑是天荒夜談!

剩下的,無疑就只有剩下的一個可能了。

畢竟,當初朝鮮使臣赴京求援,秦公可是當著滿朝諸臣,下令山海登萊支援的。

沒有秦公的暗示,顯然絕不可能出現如今朝鮮滅亡的結果。

在以往,他大概還能從秦公的政策舉動之中,看出秦公的謀劃,可這一次,孫傳庭是真的看不懂了。

坐視朝鮮滅亡,這……有什麼意義?或者說,有什麼好處?

這個疑惑,顯然,不僅僅在孫傳庭腦海之中盤旋,亦是讓滿朝諸臣為之疑惑。

縱使再足智多謀者,也想不到,堂堂秦國公,在如今內憂外患未平,國事尚且一片糜爛的情況下,便對那臣服大明數百年的藩屬國,起了吞併之心。

朝野的目光,又一次匯聚在了那深入簡出的秦國公身上。

只不過,現如今,他們竟發現,若秦公不主動解釋,他們甚至連詢問的勇氣都沒有。

而李修,顯然並沒有解釋的想法,此時的他,卻已是出現在了皇宮門口。

駐守城門的禁軍將士,皆是右拳橫胸,挺拔佇立。

感受著那一道道堅毅的目光,李修目光微閃爍,心頭,亦是驟然湧出一股莫名的感觸。

李修毫不懷疑他們的忠誠。

這個禮樂健全的時代,一飯之恩,一生相報,亦是屢見不鮮。

他麾下絕大部分將士,一開始,皆只是最底層掙扎的草民,甚至,大都是連活下去,都是奢望的難民。

是他,將這些人從深淵裡拉了出來,給了他們希望,給了他們尊嚴,同樣,也給了他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