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文武並存的統治階級(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修為首的勇衛勳貴,亦是第一次從兵事,踏足的政事一道。
如李修自己的輔國理政,如徐楓的薊鎮督師,如周遇吉的宣府督師。
這些,在以前,無疑皆是文官把控的職位。
毋庸置疑的軍功,再加之崇禎近乎遺詔的封賞,帶來的,便是文官治國的格局,被撕開了一個口子。
而李修,亦是順著這道口子,再次佈局。
以陝西戰事吃緊為由,將周遇吉提為三邊總督,掌控整個陝西軍政,再以山海重地為由,設山海鎮,將山海關後方諸多府縣納入山海鎮管轄,趙武為山海關督師,統領山海關軍政。
設登萊重鎮,立登萊水師,命盧象升為登萊巡撫,轄東江登萊一大片區域軍政。
這次,以防範蒙古叩邊為由,更是再設三邊總督,將薊鎮,宣府,大同,三大邊鎮所轄各個府縣重鎮之軍政事物,盡皆納入三邊總督管轄。
再加之他坐鎮京城,對直隸地區的嚴格管控,如此,大半個北方,事實上,無論是軍,亦或者政,皆已是在他的掌控之中,差的,也就只有更加細緻入微的整頓而已。
而這,他也早已是下達了命令,當初那洪承疇的投效,就是因周遇吉對陝西官場的清洗整頓而冒頭而出的。
如此行徑,自然是引起了文官的強烈不滿。
但在這朝堂中樞,顯然是鬧不出什麼風浪,但就整個天下而言,風波自然不小。
那現如今都還傳揚的清君側口號,乃至這一次的天下皆反,事實上,這,也有不小的原因。
事實上,李修倒也不認為這口號有錯,畢竟,軍政盡由武人掌握,歷朝歷代,教訓都無比之清楚。
就好比三邊總督一職,下轄三鎮一省,軍政盡掌,某種意義上,和藩鎮,並沒有什麼區別。
縱使明知道後果,李修也沒有辦法,兩權相害取其輕,特殊時期,集權永遠比分權要好,他只能這般選擇將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
況且,他自信,只要他活著,藩鎮之禍,就不會出現,更何況,只要最終將他想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他自然也不會放任軍政一體這種職權在大明境內繼續下去。
軍政分離,文武制衡,才能將人的野心圈定在一定範疇之內,不至於突破界限,做出不可挽回之事。
思緒流轉只之間,李修甚至在考慮,自己是否真的要徹底打破與文官的默契,開始重武輕文的時代?
指望文官自己往自己身上割肉,太難太難。
不可否認,孫傳庭幾位部堂大臣的努力,但,很多事情,也不是他們努力就能夠做到的。
但若徹底拉開武人治國的序幕,那無疑,更是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引起不小的風波。
“砰!”
正當李修思慮之時,房門突然砰的一聲被猛的推開,李修頓時眉頭一皺,目光瞬間挪轉而去。
但當看到推門而出的身影之時,李修皺起的眉頭,亦是瞬間舒緩開來。
“修哥!”
“你小子又玩不告而來是吧!”
李修無奈搖了搖頭:“你小子等著吧,外將不報入京,最遲明天,我這桌案上,又是一大堆彈劾你的奏本。”
“嘿嘿,這不有修哥你嘛,讓他們彈劾去,反正再怎麼彈劾,也是修哥你處理。”
二娃子嘿嘿一笑,滿臉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