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之間,就在群臣皆是注視著立於百官之首的李修之時,文官一列,工部尚書李邦華卻是突然站了出來。

這一動靜,頓時吸引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不少文臣更是眼前一亮,顯然是有些期待。

此刻,

“啟稟陛下,太后,衛所糜爛已久,早不堪用,秦公有大魄力,行清查整頓之事……縱觀歷朝歷代, 行改革之事,無不沸反盈天……”

“沸反盈天, 只因改革觸及其利益!”

“現如今, 正是如此,為己利益,兵變禍國,不擇手段,無君無父,此等賊子,朝廷,絕不可退縮絲毫…”

“此等局勢之下,詆譭秦公,擾亂朝堂,可謂是居心叵測者,說不定……”

言至於此, 李邦華停頓片刻, 緩緩抬頭,看向紗帳之後的太后與天子, 目光堅定, 緩緩出聲:“說不得已然通賊賣國,包藏禍心, 該殺!”

聲音平緩且堅定,一字一句,在這寂靜之間,清晰至極的傳至殿中每一個朝臣耳中。

話音落下,朝堂之上,亦是再次歸於寂靜,顯然,沒幾個能想到,堂堂內閣大學士,一部尚書,在這個時候,竟然站在了對手那邊去了。

但這份寂靜,也只保持了片刻,很快,便有幾名文官跳了出來,絲毫沒有顧忌尚書閣老之臉面,或者說, 直接撕破了臉皮!

“一派胡言!堂堂部堂大臣, 僅憑臆想,就……”

“臣以為, 李大人此等行徑……”

喧囂再起,只不過,這一次,矛頭,卻是由外轉內,似乎變成了文官內部的風波了。

“閉嘴!”

喧囂剛有所蔓延,隨著一聲呵斥的響起,整個朝堂,亦是瞬間再次歸於寂靜,一道道目光,亦是再次匯聚在了這呵斥聲的來源,百官之首的秦國公。

此刻,李修呵斥一聲,隨即朝太后天子躬身一拜,才緩緩轉身,面相群臣。

冷冰冰的目光,就仿若一柄寒鋒,掃視群臣,那些跳得極歡的朝臣們,此刻竟無一敢對視而去,惶恐盡顯,低頭不語。

“本督早就說過,爾等不敢管的事,本督來管,爾等不敢殺的人,本督來殺!”

“既然沒那個膽子,就老老實實在一旁待著!”

“煽風點火,蹦噠不停,是當本督不存在嘛嘛?”

“還是說,覺得眼下這所謂的亂局,讓爾等有了底氣?”

冷冰冰的目光環視全場,整個皇極殿,氣氛亦是驟然凝固。

但這一次,在這壓抑之間,卻是還有不怕死的跳出來,在百官驚詫的眼神中,竟直接與李修針鋒相對起來。

“那敢問秦公,如今漕糧盡毀,江南各地自顧不暇,賦稅錢糧盡皆拖延,這如何解決?”

“如今天下大亂,兵變不休,這又如何處理?”

“遼賊後金虎視眈眈,這又如何處理?”

一聲聲質問激昂慷慨,到最後,那言官似乎都被自己的正氣所感染,直接高喝道:

“內憂外患皆是洶湧而來,國勢飄搖,山河欲墜,這難道不是因你而起嘛?”

“荒謬!”

李修尚未出聲,兵部尚書孫傳庭便厲喝一聲。

“自古以來,哪有改革新政是一番風順的,按爾等這般說,那是不是做事有罪,如爾等毫無作為反倒是光榮了?”

“在此改革關鍵時刻,不思為國解憂,團結一心,反倒是煽風點火,爾等到底是何居心?”

“太祖祖制,言官不以言獲罪……”

谷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