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章 各方期待與憂慮(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旁袁崇煥卻是顯得有些沉默,注視著那巍峨聳立的山海關,眼眸深處,卻是深藏著一抹難以散去的悲哀。
“袁督,你覺得如何?”
直到代善將話鋒轉向自己,袁崇煥似乎這才反應過來,沉默一會,才回道:“蒙古那邊,也可派人去聯絡一下。”
“蒙古……”
代善搖了搖頭:“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被那李修給打疼了,局勢不明朗,他們是不會下注的……”
說到這,代善卻是突然一嘆:“只可惜毛文龍現在是死心塌地的跟著那秦國公了,不然的話,咱們可操作的餘地,那就大多了!”
“中原有句古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咱們這邊,也要準備好……”
同樣是在此刻,就在山海關城樓之上,登萊巡撫盧象升,山海關督師趙武兩人,亦是立在山海關城樓之上,眺望著遠處的廣寧城。
“代善到廣寧了!”
趙武隨手將手中密信遞給盧象升,有些憂慮的出聲。
“遼賊這邊,也在暗中調運糧草,看樣子,是準備趁火打劫了!”
盧象升接過密信一閱,同樣是眉頭一皺:“登萊這邊,隨時都可出兵,但秦公的意思是,要抽調登萊以及東江部分水師開赴江南,再加之日常封禁海域,我這邊,能給的支援,也不大!”
說完,盧象升將密信還給趙武:“你這邊秦公怎麼交代的?”
“暫且擱置對遼鎮內部的佈局,保持現狀,轉為戰略防守!”
“前些日子,秦公還命人送了一批糧草過來,加上以前的存糧,至少可以支撐一年多時間。”
“秦公顯然已經預料到了這邊的情況,做了最壞的打算。”
盧象升道:“糧草足夠,兵多將廣,守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趙武搖了搖頭:“守應該是沒問題的,我擔心的是,國內的局勢……”
盧象升如數家珍:“京城還有數萬京軍,還有大半個勇衛營,薊鎮也還有數萬大軍未動,而且,還有那麼多衛所大軍………”
“就算有什麼動亂,以秦公統兵之能,也足以輕易鎮壓了!”
說完,盧象升笑道:“咱們就別瞎操心了,做好分內之事,不給秦公添亂子,就是最好的支援了!”
……
陝西,平涼府。
黃土綿延起伏之間,一座綿延軍寨,亦是佇立於其中。
和以往的每一位三邊總督都不同,周遇吉這位出身武人的三邊總督,亦是有著所有武人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喜歡待在後方運籌帷幄,反倒是喜歡親領大軍征戰。
如今,在正月回京得到明確指示之後,周遇吉在趕回陝西的第一時間,便調兵遣將,對各地的所謂義軍,展開再一輪的大規模圍剿。
事實上,在李修主政之下的大明,雖明面上對北地的民亂鎮壓不甚上心,但事實上,自周遇吉被任命為三邊總督後,平賊局勢,便被徹底改變。
陝西三邊,除去名存實亡的延綏鎮,其餘兩鎮,兵將亦是有數萬之多,再加之陝西境內其他衛所,以及周遇吉親轄的宣府大同重兵,以及一營京軍。
參與到鎮壓民亂的大軍,實際上已然接近十萬之數!
甚至,都遠比歷史上大明鎮壓民亂所動用的兵力,不管是從質,還是從量而言,都要強得多。
只不過,似是因李修穿越而來引起的未知影響,原本歷史上應該到崇禎年間才大規模爆發的天災,在天啟年間,便已大規模的爆發。
再加之延綏兵變,以及大明戰略方向的改變,也使得一直未曾對民亂投入太大的精力。
種種因素導致下,民亂之規模,聲勢,亦是遠比歷史上同時期的民亂,要沸騰得多。
當然,民亂再如何沸騰,時至如今,在周遇吉升任三邊總督,統轄三邊重兵圍剿之下,戰爭的天平,亦是慢慢的傾斜起來。
隨著一個接一個草頭王被押送京城斬首示眾,這沸騰了數年的賊亂,儼然已經有平定之勢。
只不過,這種平定之勢,在京城整軍的訊息傳來之後,卻是又有被逆轉回去的勢頭。
世人皆將注意力放在了江南之地,而動亂反噬,卻是在北地首先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