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七章 堪用與否(第2/2頁)
章節報錯
入武院之後,李修卻是少有的沒有和往常一樣四處巡視,而是在囑咐一聲後,直接步入了中軍大帳之中。
“末將遵命!”
將領拱手應聲,隨即立馬出了大帳。
沒過太久,數個大木箱,便擺在了帥帳之中。
一本本名冊,皆是清楚記載著武院之中進修的每一個兵將之檔案。
出生何地,家屬幾何,從軍歷程,乃至武院表現……
一本本名冊翻閱,一道道資訊,亦是映入李修腦海,與心中的那一個大概的脈絡相合,乃至補充壯大。
事實上,從始至終,李修對個人的忠誠與否,都並沒有太過重視。
忠誠,這兩個字,對人性而言,太難確定了。
當初在勇衛營初掌軍,他靠得,就是階級制度來掌控麾下兵將。
後掌京營亦同樣如此。
而如今,輔國理政,盤子擴大至整個大明,要求每個人皆無比忠誠,那自然是天荒夜談。
以制度約束,以威望馭之!
便是李修向來的用人策略,對他個人忠誠與否,並不重要,只要堪用,有用即可!
當然,這其中,定少不了最重要的監察,失去監督的權利,那就只能靠人心,而人心……是最不可靠的。
當卷宗翻閱完畢,李修合上最後一本名冊,輕撫一下額頭,心中的用人脈絡,已然愈發清晰。
事實上,這片土地,自古至今,都不缺人才,沛縣一地,囊括了大漢一朝幾乎大半的開國功臣。
淮西一地,同樣也是囊括了大明的幾乎所有開國功臣。
由此可見,人才,真的不缺。
缺的,只是發現人才的伯樂,以及,給予人才施展才能的平臺!
武院兩千學子,除去那數百以升遷進修卸下兵權的地方將領,其餘皆是從十大邊鎮,京軍,禁軍,如此龐大的基數之中挑選而出,再經大半年的培養進修。
毫無疑問,這些學子,能力,肯定是有的,人才,也絕對算得上!
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堪用與否?
“來人!”
其餘之間,李修朝帳外喚了一聲。
“末將在!”
“按這個名冊,將這些學子皆集結過來,一個個入帳中,本將要親自見一見!”
“遵命!”
將領應聲告退,李修隨手將名冊放下,如何確定堪用與否,對李修而言,也同樣簡單。
以他如今的恐怖感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一個神情變化,都脫不開他的感知。
再加之,他也曾多次利用系統通讀不少江湖左道的相書,故而,看人識人,這一項,他很擅長。
不確定堪用與否,那就見上一面。
不敢說完全準確,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力足夠,本性不壞,這兩點具備,便足矣稱得上堪用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