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李修也只能定下慎之又慎的這個基調。

而對孫傳庭等部堂大臣而言,慎之一字,本就是近乎本能,如此,自然也符合心意。

故而,相比較李修的雷厲風行,一系列大動作,朝堂的動靜,則明顯小上了許多。

更多的,則是侷限於整個京城以及北直隸的人事調動。

對朝堂的動靜,李修也沒投下太多關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武人的身份,註定了他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文官群體之間,都難有太強的根基。

在如此情況下,既然選擇了這些部堂大臣,那就乾脆放手讓其施為。

更何況,對目前的李修而言,整頓清理好大明衛所這個基本盤,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大明數百衛所,星羅密佈般的遍佈整個大明,以衛所獨特的軍民一體特性,完全可以說,只要將衛所這個基本盤清理好了,事實上,這場國運之驚天豪賭,就可以說穩操勝券了!

而到了那一步,吏治,改革新政,賦稅,事實上,便已是大勢所趨了。

但顯然,成功之後的收益越大,邁向成功的阻力,自然也是更大!

書房之中,那一副大明輿圖,亦是清晰標明瞭李修對大明數百個衛所的謀劃。

毫無疑問,大明軍事,以九邊為首!

而九邊之中,唯薊與遼,堪為重中之中。

如今,遼鎮,早已化為遼賊,九邊去其一,為八邊重鎮,當然,經多番佈局,縱使遼鎮已失,但山海建鎮,為山海重鎮,還有登萊建鎮下轄登萊,東江,旅順,鐵山一代,同樣也是一方強鎮。

準確的說,如今已不是九邊重鎮,而是十大邊鎮!

薊鎮早在掌握,宣化同樣也是如此,大同因與宣化入陝平賊,同樣亦是在影響之中,山海,登萊,京軍皆為骨幹,自然也在掌握。

如此,大明十大邊鎮,已有五大邊鎮,可以說是握在手中。

而其餘五邊,延綏因那一次居心叵測的兵變,可以說已經名存實亡。

而隨著周遇吉改任陝西三邊總督,主持陝西平叛之事,延綏,甘肅,寧夏,三鎮,亦是隨著戰爭的程序,被納入了掌控。

如此,大明十大邊鎮,已有八座重鎮,是在掌握之中。

如此大勢所趨,可以說北地邊疆,已經是穩若泰山。

而且,如今大明之內憂外患,不管是遼賊,建奴,蒙古,亦或者陝西四川之民亂,作戰主力,皆是這十大邊鎮之兵力。

內外皆系邊軍鎮壓,這整軍的第一刀,自然不可能落在十大邊鎮之上。

準確的說,這整軍的第一刀,不在邊鎮,甚至,不在北方,而是直接落在江南!

整支巡查隊伍,包括護衛的八千禁軍,總人數達到了一萬有餘。

而其餘兩千餘人,則盡是李修精心挑選的巡查人員,其中大半皆是武院培訓而出的軍中漢子,也有秦國公府招募的一些精通算數之人,當然,必不可少的便是五軍都督府的官員,以及錦衣衛的存在。

兩千餘人,被分為了二十支巡查隊,每支隊伍,皆是有這幾類巡查人員的存在,起到最大的平衡監督之效,以免上下串通一氣,同時,各有專長,亦是能起到最大的清查效果。

同時,按李修對巡查隊伍的規定,每一個人,皆有密奏秦公府的權利,且,按李修之規定,密奏有功者,官升兩級!

如此,雖談不上萬無一失,但,巡查隊伍與地方衛所串通一氣的可能性,無疑是降到了最低!

當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修,對辦事者,從來不吝嗇賞賜,早就制定好了一系列詳細的評功論賞的章程。

若此次巡查之任圓滿完成,大明,多上一批勳貴,多上一批官升數級的存在,將是必然。

至於那隨行的八千勇衛營禁軍,這支起家的部隊,李修雖也有佈局,但最大的作用,還是在於護衛二字之上。

畢竟,狗急跳牆這四個字,李修可是深有體會。

那兩萬已經開拔至金陵的京營大軍,同樣也是為此。

當然,還有之前的落子佈局,不管是錦衣衛,亦或者對各個要地衛所重鎮的掌控,同樣也是為此。

毫無疑問,李修已經磨刀霍霍,甚至,還佈下了天羅地網,就看誰……先跳出來,讓他來個殺雞駭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