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白就好。”

李修沒再多言,對他而言,事情太多,他也不可能在一件事上投下太多關注。

事實上,這也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官僚統治階級雖然完善,但真的是極為片面,一個官員,若是懶政怠政,那自然是舒服,但若是要做實事,那他就會發現,事情太多太多了!

對下面的官員是如此,對李修而言,更是如此。

整個大明,沒有他不能管的,也沒有他不能處理的事。

但,他只有一個人,他一天,也只有十二個時辰。

他現在能做的,只能說是循序漸進,先軍後政,打牢自己本身的權勢根基同時,也算是給朝堂官員們一個緩衝接受的時間。

而就軍務而言,除了目前最急迫的戰後封賞,還有一件事,亦是不容忽視,也是迫在眉睫。

那就是對遼東的封鎖,亦或者說對戰後以大明為主導的秩序維持!

這一戰,雖然意外波折不斷,但到最後,勉強還算是達成了一定的戰略目的。

從漠南到漠北,再至山海關,東江,朝鮮,這個地名,聯到一起,便是一個圈,一個將遼鎮,將後金,封鎖在其中的圈!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戰略封鎖圈,比之最開始的戰略設想,還有完善許多。

畢竟,一開始的戰略設想中,遼鎮也在封鎖圈的一環中,但遼鎮隱患若未暴露,這個封鎖圈,無疑就有了一個致命的缺口。

如今,遼鎮叛變,雖失去了這麼一個支點,但山海關還在掌握,且,全方位無死角的掌握,雖戰略壓力驟增,不得不長期在山海關維持龐大軍備,以面對遼鎮及後金的壓力,但對戰略封鎖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

而東江與朝鮮……

思慮於此,李修凝視著房中懸掛的輿圖,目光,在這個圈上流轉,最終定格在了東江鎮上。

東江鎮堪用,朝鮮勢弱。

這兩者,可互為犄角,補全這個戰略封鎖圈的最後一環。

而要完成這一環,勢必要向東江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增強東江鎮之實力,才能達成這一環的圓滿。

但如此,稍有不慎,又會造就下一個遼鎮,尾大不掉!

“登州……”

思慮之間,李修的目光,亦是定格在了山東半島的登州之上。

登州位於山東半島的頂端,北望遼東半島,東望朝鮮半島,同時扼守著渤海海峽。

若在此駐上一軍,同時操練一支水師。

那,戰略封鎖這一環,將真真正正的徹底圓滿。

不管是為東江之後盾,亦或者東出朝鮮,再或者遠征遼東……

同時,無疑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東江在這戰略封鎖這一環的重要地位,如此,亦是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東江鎮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現。

思慮至此,李修亦是忍不住一嘆,明末這段歷史,從不缺忠臣良將。

四朝老臣袁可立就曾在天啟年坐臨登萊,開創東江,厲兵秣馬,練兵用戚繼光“水軍先習陸戰”之法,積有戰船四千艘,組成了一支五萬餘人的水師陸戰軍隊。

甚至多次出兵遼東,戰果亦是累累,只不過最終,忠臣良將,都躲不開朝野的紛爭,黯然下場。

而以明末這人走政亡的尿性,袁可立一去職,登州的武備,自然是飛速衰落,如今,也只有東江鎮,在毛文龍的支撐下,還存在著。

“又有何人堪用呢?”

李修皺了皺眉,他手中,可堪一用的人才,著實太少太少,每一個,要麼就是身負重任,不可輕動,要麼就是另有安排,也不能擅動。

如今他輔國理政,掌中樞大權,雖說整個大明,皆能為他所用。

但目前立足未穩,且以登州之重要性,將涉及最根本的兵權,他也不放心交給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