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一首出師表,一曲白帝託孤,一句臣鞠躬緊隨,死而後已,書寫了多麼浪漫的政治童話!

就好似一盞黑暗之中的明燈,指引著往後不知道多少年,多少名臣良將,為之而奉獻一生……

天子半道崩殂……

江山糜爛,內憂外患……

同樣是危難之際……

千載之前的那一個政治童話,化為了無數人意難平的千古悲歌!

那他這個政治童話……

能不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李修很嚮往,亦是很糾結……

甚至,他都覺得自己很可笑!

“多麼虛偽的人啊!”

夜漫漫,李修長嘆一聲,仰望夜空,神態幽幽,滿眼唏噓。

……

朝堂上的風波,一掀起,就註定短時間內難以結束。

就如這一次的兩陵貪腐案,當立在大明朝政頂端的掌權者,合力推動,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雖沒有兵鋒暴利之下的那般腥風血雨,但,軟刀子,對付外人可能不怎麼給力,但對付自己人,還是依舊給力。

工部,戶部,都察院,不到一週時間,便接連有官員落馬,官職最高者,甚至都達到了一部侍郎之高位。更別說那遍及朝堂的其他落馬官員了。

此等風波,遍數大明歷史,亦是堪稱少有,更別說還是文臣自己操刀。

此案,在大明歷史上,幾乎算得上獨一無二了。

正如孫傳庭幾人所想,刀鋒落下,人人自危。

靠山不可靠,那就找可靠的靠山!

而放眼朝堂,放眼大明,哪裡還有比秦國公更粗的大腿!

短短几天時間,伴隨著那些涉案官員的落馬,李修在朝堂上,亦或者說,在文官之中的勢力根基,亦是飛速膨脹起來。

當然,凡事,有好處,自然就有壞處。

文官之存在,乃是統治階層必不可少的一環,亦是有著不可替代之作用。

就好比如今朝野的重心之一,對遼東的戰略封鎖。

誠然,武將軍隊的存在,可以兜底,可以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但這之前,一道道程式,皆需要朝堂文官們把握方向,地方官員執行落實。

任何時代,朝堂中樞,都是一張晴雨表。

朝堂中樞亂了,地方,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

如今亦是如此。

朝堂人人自危,帶動著朝臣身後不知道多少官員士紳,同樣是為之惶恐。

毫無疑問,如此,對中樞戰略政策的實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

但儘管如此,刀既然已經舉起了,就沒有收回的道理。

相比之下,利大於弊,李修亦是選擇了繼續推波助瀾。

朝堂紛亂,人人自危,如此,李修也只能挪出部分目光,重新放在了那被他交予文臣們的對遼東封鎖戰略之上。

事實上,自遼東那一場戰爭結束,整個遼東,就一直未曾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