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九章 大局,便已定(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管哪個時代,官員的貪汙,皆是不可避免的。
人的天性便是如此,縱使有出淤泥而不染之人,那也只是極少數的極少數。
更何況,還是在這麼一個吏治糜爛的大環境之下,貪汙,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項。
甚至,在李修看來,決定一個官員堪用與否的因素,並非道德高尚,兩袖清風這種。
紀曉嵐與和珅兩類官員。
他,更喜歡用和珅。
貪可以,瀆職也可以,欺壓百姓,也不是不行。
但,交代的事,辦好,辦得漂亮!
只要做到這一點,便是可堪一用之人。
當然,凡事不能太過。
如這次,兩陵修築未過半,便吞了多達四十萬兩白銀,這就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若放在以前,他定少不得舉起屠刀,殺個痛快。
可現如今,輔國理政,事有輕重緩急,他也只能壓下心中殺戮慾望,或者說,這件貪墨之案,相比親自下場,他,高高俯視,當個決策者,或許更有利一些。
朝堂亂了,他的動作,也就不至於被所有人都盯著了。
長吐一口氣,李修輕撫一下額頭,目光,亦是匯聚在了桌面上的諸多卷宗上來。
大明軍隊體系,經過兩百餘年的演變,經歷代天子臣子的修修補補,早已是複雜至極。
事實上,李修也不認為衛所制度是導致如今大明軍隊糜爛的主要原因,甚至,連次要原因都不是。
拋開時代環境談一個制度的缺陷,那就是空談。
只要制度還需要靠人維持運轉,那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只能說,與時俱進,儘量,將制度的缺陷,圈在一個可控的範圍。
而大明的衛所制度之所以糜爛至今,其中原因,不過就是沒有與時俱進,導致長時間的體制僵化固定,且大環境演變的結果而已。
而如今的大明軍隊體系,則是衛所制與募兵制共存。
兩者之間,從事實上來看,並沒有優劣之分,或者說,在這種糜爛的大環境下,衛所軍戶也好,募兵各營也好,該爛,還是得爛。
李修現在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調動麾下將士散至各地,還是借用武院操縱各地衛所駐軍升遷呼叫,其目的,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增強對大明軍隊的掌控。
兵者,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便說明了軍隊的重要性,李修統兵已久,自然不會不清楚。
只有增強了對大明所有軍隊的掌控,他的命令,才會得到貫徹,如此,他才能在各級將領的輔助貫徹下,由上至下,一點一點的剝除大明軍隊的弊病。
到那時候,衛所也好,募兵也罷,什麼制度,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