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周遇吉的軍情奏報,入陝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大戰小戰,已經不下兩百場,被鎮壓的草頭王,更是不在少數。

可,賊卻是,越剿越多,仗,也越打越多。

而導致這般局勢的原因,事實上,已經不是什麼朝廷賑濟得不得力了,而是,如今之災情,朝廷,已經根本無力賑濟。

自崇禎繼位起,北方的天災,就徹底進入了一個爆發起,大旱,地震,蝗災,在北方各地爭先湧後的爆發,而陝西,只能說更加嚴重一些。

如此大範圍的天災,莫說如今大明這末日王朝,甚至,就算放在歷史上任何一個盛世王朝,也是足以傷筋動骨,由盛轉衰,稍有不慎,王朝崩塌,也不是沒有可能,更別說對如今的大明瞭!

如此天災,再加之腐敗糜爛的吏制,莫說如今的大明朝廷沒有餘力賑濟,就算有,吏制不清的話,也不過是肥了這群腐敗官僚而已,災民們,該餓著,還是得餓著,該無家可歸的,還是無家可歸……

同樣,該被逼到絕路,搏命造反的,還是得造反……

若非那場對後金的戰爭,讓李修擔憂國內局勢嚴峻,從而影響戰爭程序,李修是絕對懶得派軍行什麼剿賊之戰的。

至少,在吏制糜爛之景,未曾有好轉之前,他是絕對不會做這般無用功的。

可奈何天不遂人願,天子駕崩,如今他輔國理政,這大明天下,事實上,已然到了他的手中,再不願,他也只得硬著頭皮將讓周遇吉繼續行著這般無用功。

當然,也不是純粹的無用功,至少,戰果斐然,且,在大軍勢如破竹之下,沒有給那遍地草頭王休養生息,互相吞併,坐大的機會,如此,也算是避免了局勢淪落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畢竟,現如今的賊亂,因當初某些不軌之人策劃的那一場兵變,導致大明九邊重鎮之一的延綏,近大半皆成了賊!

如今,這些無路可走的賊,早已是充斥各支賊軍之中,如此,也是導致賊亂蔓延之勢,難以遏制的原因之一。

延綏兵將再腐朽,但,也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是大明軍事力量的精華所在,戰鬥力,也絕非地方各府縣的巡檢兵丁可以比擬的。

種種思緒流轉,李修目光稍稍閃爍,眉宇之間,亦是難掩疲憊。

若是可以,他自然是想大軍出擊,一舉徹底將賊亂平定。

但顯然,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不現實。

天公不會作美,大自然的偉力,誰都抵擋不了。

吏制未曾清明,腐朽的官僚集團,足以讓任何好事變成壞事。

國庫空虛,他目前,亦或者大明目前,也沒有這個財力物力,去面對這一切天災人禍導致的糜爛。

畢竟,這非一朝一夕,小冰河時期的天災,還遠未到結束之時,

縱使耗費海量人力物力,得一時安穩,但,也只要一時接濟不上,局勢,還是會徹底糜爛。

環環相扣之下,只要一環解決不了,那,徹底解決內患,就是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