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 封賞朝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武將勳貴這邊,則是有些不堪入目,似乎是李修的存在,給予了他們無盡的底氣,哪怕是那些剛剛被冊封的新勳貴,此刻也是一個比一個嗓門大,嚷嚷叫囂個不停。
最多的的言論,便是什麼大軍橫推過去,直接平了遼賊,在推了後金韃子……
甚至,連那本是文官的盧象升,現在封伯之後,也是完全沒有了一點文人氣質,那嗓門,跟個大喇叭一樣……
文官那頭有認識盧象升,或者與盧象升同一批進士的官員,此刻皆是一臉難以置信……
此情此景,李修亦是臉頰抽搐,他似乎能夠體會到朱元璋的感受了,都是沙場上生死與共的兄弟,卻都是一個個大老粗,不少還是大字不識一個,軍法在軍中能管住他們,但,出了軍中,踏上朝堂,誰能管住他們?
李修是能管住他們,但他……能時時刻刻盯著所有人?
此時,儘管是在朝堂之上,儘管是有要事商議,但李修卻似乎看到了以後這群大老粗們無法無天的場景了……
“秦公,孫某有點拙見。”
在這喧囂糟雜之間,孫傳庭緩緩走出,朝天子太后一拜,隨即又朝李修拱了拱手。
“閣老請說。”
李修點了點頭。
“漠南漠北蒙古臣服,互市之事,需要進一步加強管控,達到驅虎吞狼的效果同時,絕不能養虎成患。”
“山海關要保持戒嚴,絕不可讓任何物資人員流入遼東,東江鎮,朝廷需要加大供給……”
孫傳庭侃侃而談,殿中喧囂,亦是隨著其訴說,緩緩歸於平靜。
當孫傳庭話音落下,李修卻未曾出聲,而是再次將目光看向在場的文官武將。
很快,便接連有文官站出,高談闊論,諫言獻策,或有新意,或為補充,一點一點的充實著李修所提出的這個整體大戰略。
事實再次證明,能站在這個朝堂上的,不管其是黑是白,但絕對沒一個庸才,只不過這才智,很多時候,都沒有發揮的機會,或者,用錯了地方。
只不過,出聲的文官,終究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皆是沉默不言,顯然,如今之朝堂局勢,還未讓他們定心。
李修看在眼中,倒也沒有太大感覺。
這樣,才是正常。
如今之朝堂,經過之前那麼多次清洗,已然有了很不錯的根基。
他本身,根基亦是渾厚,甚至可以說是大勢在我。
如今要做的,自然不是行雷霆手段,而是徐徐圖之,一點一點的收攏朝堂人心,再大展宏圖即可。
“諸公所言,句句在理,此事,就勞煩孫閣老匯總主持了。”
李修此言,無疑是讓孫傳庭猝不及防,朝堂之議,雖只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意見,但實施下去,那可一點都不簡單!
且不說涉及的龐大人力物力,最最重要的是,此計劃,必定涉及大明如今最為精銳的幾之大軍,而這些大軍,在以往,縱使他為兵部尚書,可從來都沒權利過問絲毫的!
疑惑,震驚……
但李修顯然沒有給孫傳庭反應的時間,話鋒一轉,堪稱雷厲風行,便轉向了下一件要事。
“北疆有強兵,且還有漠南漠北蒙古為助力,山海關亦是有大軍囤積,唯獨東江及朝鮮,尚顯薄弱,吾欲重立登萊巡撫,於登州操練銳士,重整水師,如此,既可為東江後盾,又可威懾遼東,支援朝鮮,諸公,以為如何?”
此言出,群臣寂靜,反應過來後的孫傳庭,亦是一愣,目光下意識定格在那輿圖上,很快,便有些恍然,拱了拱手道:
“秦公所言,句句在理,臣以為可!”
“臣附議!”
“臣附議!”
群臣附議,至於勳貴武將這邊,見狀,也是像模像樣的站了出來,難得斯文的說了幾句。
得群臣附議,李修剛準備向天子稟報,一道不和諧的蒼老聲音,卻頓時打破了這和諧的氣氛。
“秦公所謀,實為上策,但,如今國庫空虛,朝廷各部日常開支尚且捉襟見肘,且還有大軍首功之賞未曾落實,各地賊亂蔓延,平賊賑濟耗銀也未曾解決……”
“朝廷,實在是無力再設一鎮,再練強兵了……”